|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概述 | 第8页 |
| ·偏心支撑钢框架体系产生的背景 | 第8-10页 |
| ·偏心支撑钢框架体系的研究状况 | 第10-15页 |
| ·偏心支撑框架体系国外研究状况回顾 | 第10-13页 |
| ·偏心支撑钢框架休系国内研究状况回顾 | 第13-15页 |
| ·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5-1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计算原理及简化设计 | 第19-31页 |
| ·概述 | 第19页 |
| ·偏心支撑框钢架设计计算 | 第19-28页 |
| ·耗能梁段设计 | 第20-27页 |
| ·其他构件设计 | 第27-28页 |
| ·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简化设计 | 第28-31页 |
| ·耗能梁段设计 | 第28-29页 |
| ·支撑设计 | 第29-30页 |
| ·框架设计 | 第30-31页 |
| 3 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弹塑性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31-43页 |
| ·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背景及发展状况 | 第31-32页 |
| ·静力非线性 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2页 |
| ·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32页 |
| ·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方法实施的步骤 | 第32-33页 |
| ·结构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 | 第33-34页 |
| ·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的主要任务 | 第34-35页 |
| ·建立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能力谱曲线 | 第34-35页 |
| ·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 | 第35页 |
| ·结构目标位移的确定 | 第35-41页 |
| ·位移系数法 | 第36-37页 |
| ·能力谱法 | 第37-41页 |
| ·PUSHOVER分析与FEMA365 及 ATC-40 | 第41页 |
| ·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优点 | 第41-43页 |
| 4 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3-49页 |
| ·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模型 | 第43-45页 |
| ·耗能梁单元 | 第43-44页 |
| ·框架梁单元 | 第44页 |
| ·框架柱单元 | 第44-45页 |
| ·支撑单元 | 第45页 |
| ·结构体系的有限元分析 | 第45-49页 |
| ·结构单元剖分 | 第45页 |
| ·加载模式 | 第45页 |
| ·单元塑性铰指定 | 第45-47页 |
| ·P-△效应 | 第47-49页 |
| 5 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参数分析 | 第49-90页 |
| ·概述 | 第49页 |
| ·算例简介 | 第49-50页 |
| ·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 ·模型设计 | 第50页 |
| ·参数的变化对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算例分析 | 第51-90页 |
| ·耗能梁段长度的影响 | 第51-65页 |
| ·耗能梁段腹板高厚比的影响 | 第65-74页 |
| ·耗能梁段翼缘宽厚比的影响 | 第74-81页 |
| ·耗能支撑布置的影响 | 第81-9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0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90-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 附录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