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梁翼缘板加强型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外移塑性铰加强型节点设计方法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案 | 第17-19页 |
| 2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设计 | 第19-36页 |
| ·美国及中国规范关于翼缘板设计 | 第19-29页 |
| ·美国规范 FEMA 350 翼缘板设计 | 第19-24页 |
| ·中国规范翼缘板设计 | 第24-29页 |
|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试件选取 | 第29-34页 |
| ·试件节点选取 | 第29页 |
| ·试件尺寸确定 | 第29-32页 |
| ·试件设计计算步骤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3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有限元模拟 | 第36-57页 |
| ·有限元程序的选取 | 第36-37页 |
|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7-44页 |
| ·单元类型 | 第37-38页 |
| ·材料属性 | 第38-39页 |
| ·屈服准则 | 第39页 |
| ·流动准则 | 第39页 |
| ·强化准则 | 第39-41页 |
| ·边界条件 | 第41页 |
| ·加载制度 | 第41-42页 |
| ·求解选项设置 | 第42-44页 |
|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应力分析 | 第44-55页 |
| ·试件 RFP-1 | 第44-47页 |
| ·试件 RFP-2 | 第47-48页 |
| ·试件 RFP-3 | 第48-49页 |
| ·试件 RFP-4 | 第49-51页 |
| ·试件 RFP-5 | 第51-52页 |
| ·试件 RFP-6 | 第52-53页 |
| ·试件 RFP-7 | 第53-54页 |
| ·试件 TFP-1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4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57-78页 |
| ·P-Δ滞回曲线及极限承载力 | 第57-63页 |
| ·八组试件 P-Δ滞回曲线 | 第58-61页 |
| ·翼缘板长度取值不同滞回曲线对比分析 | 第61页 |
| ·翼缘板厚度取值不同滞回曲线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 ·翼缘板宽度取值不同滞回曲线对比分析 | 第62页 |
| ·翼缘板形状不同滞回曲线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 ·骨架曲线 | 第63-67页 |
| ·八组试件骨架曲线 | 第63-64页 |
| ·翼缘板长度取值不同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 第64页 |
| ·翼缘板厚度取值不同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 ·翼缘板宽度取值不同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 第65-66页 |
| ·翼缘板形状不同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 ·M/M_p-θ_p滞回曲线 | 第67-71页 |
| ·八组试件 M/M_p-θ_p滞回曲线 | 第67-69页 |
| ·塑性转角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 ·位移延性系数μ | 第71-74页 |
| ·极限位移、屈服位移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 ·位移延性系数对比分析 | 第73-74页 |
|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he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5 结论与后续工作 | 第78-80页 |
| ·结论及设计建议 | 第78-79页 |
| ·后续工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