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权可诉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基本概念的缕析 | 第12-15页 |
1、社会权: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 第12-14页 |
2、可诉性:司法性 | 第14-15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1、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2、国外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一、社会权可诉性的价值及其理论争议分析 | 第17-24页 |
(一) 社会权可诉性的价值 | 第17-19页 |
1、人权的保障 | 第17页 |
2、正义的分配 | 第17-18页 |
3、宪政的要义 | 第18页 |
4、社会的和谐 | 第18-19页 |
(二) 社会权可诉性的理论争议分析 | 第19-24页 |
1、普遍适用问题 | 第19-20页 |
2、内容模糊问题 | 第20-21页 |
3、权利属性问题 | 第21-22页 |
4、实现成本问题 | 第22-23页 |
5、分权格局问题 | 第23-24页 |
二、国外主要国家社会权可诉性的实例分析 | 第24-28页 |
(一) 主要大陆法系国家 | 第24-26页 |
1、德国 | 第24页 |
2、日本 | 第24-25页 |
3、南非 | 第25页 |
4、印度 | 第25-26页 |
(二) 主要英美法系国家 | 第26-27页 |
1、美国 | 第26页 |
2、英国 | 第26-27页 |
(三) 对本部分的小结 | 第27-28页 |
三、我国社会权可诉性的实现现状及其障碍 | 第28-37页 |
(一) 实现现状 | 第28-32页 |
1、诉求方面:有关社会权的案件大量存在 | 第28-31页 |
2、救济方面:大多社会权案件得不到有效救济 | 第31-32页 |
(二) 实现障碍 | 第32-37页 |
1、宪法方面:宪法适用缺乏司法性 | 第33页 |
2、法律方面:诉讼途径保护不力 | 第33-34页 |
3、公民方面: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 第34-37页 |
四、强化我国社会权可诉性机制的建议 | 第37-45页 |
(一) 需要遵循的原则 | 第37-38页 |
1、有侵害必有救济 | 第37页 |
2、及时充分救济 | 第37-38页 |
3、重视弱势群体 | 第38页 |
(二) 构建与完善相关制度 | 第38-43页 |
1、构建宪法诉讼制度 | 第39-40页 |
2、完善民事、行政诉讼制度 | 第40-42页 |
3、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 第42-43页 |
(三) 加强公民人权知识教育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