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前坝村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7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1.国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2.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文献资料查阅法 | 第15-16页 |
2.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法 | 第16-17页 |
一、 农村低保制度及调研区域低保现状 | 第17-28页 |
(一) 基本概念的解释 | 第17-18页 |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17页 |
2 农村低保对象 | 第17-18页 |
(二) 前坝村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三) 样本总体的构成及其现状 | 第19-28页 |
1 样本总体的构成情况 | 第19-21页 |
2 样本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3 农村低保对象对低保制度的了解程度 | 第23-24页 |
4 农村低保对象对低保制度的了解途径 | 第24页 |
5 农村低保对象的被确认渠道 | 第24-26页 |
6 农村低保对象对低保制度支持力度的感知 | 第26-28页 |
二、 对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28-39页 |
(一) 国家层面 | 第28-31页 |
1 制度政策设计的影响 | 第28-30页 |
2 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 第30-31页 |
(二) 社区层面 | 第31-34页 |
1 地方性知识规范 | 第31-32页 |
2 基层政权组织结构 | 第32-34页 |
(三) 个体层面 | 第34-39页 |
1 年龄因素 | 第34-35页 |
2 健康因素 | 第35页 |
3 收入因素 | 第35-37页 |
4 观念因素 | 第37-39页 |
三、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低保过程的策略 | 第39-47页 |
(一) 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完善国家制度 | 第40-42页 |
1 作为政策倡导者参与政策制定 | 第40-41页 |
2 加入制度的实施过程,为低保对象提供服务 | 第41-42页 |
(二) 协助村委会改进其工作方式 | 第42-45页 |
1 加大宣传力度,介入村委会的宣传工作 | 第42页 |
2 介入低保对象的筛选,避免不该受益 | 第42-43页 |
3 社会工作介入低保评估系统 | 第43-45页 |
(三) 帮助低保对象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救助 | 第45-47页 |
1 促进低保对象的社会融合 | 第45页 |
2 发展和解决低保对象的心理困扰 | 第45页 |
3 协助低保对象增强家庭内外的支持力度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