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概念界定 | 第11-16页 |
| ·正规经济 | 第12页 |
| ·非正规经济 | 第12-14页 |
| ·工业化后期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0-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22-24页 |
| 第2章 传统二元结构理论的解析 | 第24-34页 |
| ·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刘易斯的开创性贡献 | 第24-25页 |
| ·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费景汉—拉尼斯对刘易斯的修正 | 第25-27页 |
| ·正边际生产力的假定:乔根森的进一步发展 | 第27-28页 |
| ·城乡就业与剩余劳动力转移:托达罗的二元结构模型 | 第28-29页 |
| ·组织二元结构论:迈因特的理论创新 | 第29-30页 |
| ·新二元结构的继承与发展 | 第30-34页 |
| 第3章 新二元结构存在的三大基础 | 第34-40页 |
| ·新二元结构存在的知识基础 | 第34-37页 |
| ·新二元结构存在的组织基础 | 第37-38页 |
| ·新二元结构存在的制度基础 | 第38-40页 |
| 第4章 新二元结构的理论框架 | 第40-52页 |
| ·经济运行中的二元系统 | 第40-41页 |
| ·正规系统自循环分析 | 第41-44页 |
| ·正规经济中的四部门假设 | 第41-42页 |
| ·四部门下的正规经济系统运行 | 第42-44页 |
| ·非正规系统自循环 | 第44-49页 |
| ·非正规经济的四部门假设 | 第45-46页 |
| ·四部门下的非正规经济系统运行 | 第46-49页 |
| ·正规系统与非正规系统的不均衡联系 | 第49-52页 |
| ·吸纳效应:正规对非正规经济系统的强力吸纳 | 第49-51页 |
| ·溢出效应:正规对非正规经济系统的微弱溢出 | 第51-5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展望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