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意义 | 第12-20页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执政党生存发展的意义 | 第12-14页 |
·党的事业传承关键在青年一代 | 第12-13页 |
·我党历届领导人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 第13页 |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的建设需要 | 第13-14页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共青团生存发展的意义 | 第14-16页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共青团干部的培养目标 | 第14-15页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有助于提高共青团干部政治素质 | 第15页 |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共青团组织的历史使命 | 第15-16页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 第16-18页 |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国家高校的内在要求 | 第16-17页 |
·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7页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 第17-18页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当代青年生存发展的意义 | 第18-20页 |
·端正青年政治信仰是形势所趋 | 第18-19页 |
·坚定青年共产主义信念是时代责任 | 第19页 |
·青年全面健康成长是最终目的 | 第19-20页 |
第2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发展瓶颈 | 第20-28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教育亟待深入 | 第20-22页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观制约因素 | 第20-21页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客观制约因素 | 第21-22页 |
·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普遍模糊 | 第22-23页 |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 | 第22页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信心不足 | 第22-23页 |
·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持怀疑态度 | 第23页 |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影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 第23-25页 |
·青年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 | 第23-24页 |
·消解部分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 第24-25页 |
·导致价值取向多元化与思想行为随意化 | 第25页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形式缺乏创新 | 第25-28页 |
·培训内容对青年的吸引力不够 | 第26页 |
·监督管理及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26-28页 |
第3章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主要对策 | 第28-42页 |
·大力加强马克思经典理论的学习 | 第28-32页 |
·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 | 第28-29页 |
·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力求创新 | 第29-31页 |
·着力提升师资力量与水平 | 第31-32页 |
·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 | 第32-35页 |
·让广大青年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 第32-33页 |
·将社会实践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体系 | 第33-34页 |
·完善社会实践的激励考评机制 | 第34-35页 |
·寻求相关社会单位的支持与协作 | 第35页 |
·健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相关机制 | 第35-42页 |
·健全选拨机制 | 第36-37页 |
·完善培训机制 | 第37-38页 |
·建立激励机制 | 第38-39页 |
·坚持长效机制 | 第39-40页 |
·巩固保障机制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