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从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 第12-21页 |
| ·关于受贿罪的主体 | 第12-13页 |
| ·关于受贿罪的客体 | 第13-17页 |
|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 | 第15页 |
| ·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存废的争论 | 第15-17页 |
| ·受贿罪的主观方面 | 第17-18页 |
| ·受贿罪的客观方面 | 第18-21页 |
| 第2章 几种新型贿赂犯罪的研究 | 第21-28页 |
| ·新时期受贿犯罪呈现的新特征 | 第21-22页 |
| ·几种新型贿赔犯罪的表现形式及法律认定 | 第22-25页 |
| ·关于以交易型贿赂 | 第22-23页 |
| ·关于未出资而获得股份的干股型受贿 | 第23页 |
| ·关于委托理财型受贿 | 第23-24页 |
| ·关于赌博型受贿 | 第24页 |
| ·关于“挂名”领取薪酬型受贿 | 第24-25页 |
| ·关于实际占用型受贿 | 第25页 |
| ·关于认定新型受贿问题的思考 | 第25-28页 |
| ·新型受贿所得赃款的用途是否影响受贿罪的认定 | 第25页 |
| ·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准确把握受贿此罪与他罪的界限 | 第25-26页 |
| ·性贿赂作为一种不可被金钱所折算的非财产性利益,是不是能够纳入到贿赂范围,在理论界掀起强烈的讨论,但目前我国立法依然没有相关的规定。 | 第26-28页 |
| 第3章 关于案发前归还贿赂财物的表现形式及司法认定 | 第28-36页 |
| ·案发前归还贿赂财物的表现形式 | 第28-29页 |
| ·因为没有把曾经承诺的事项办成或者认识到受贿行为的错误而退还 | 第28页 |
| ·因为行贿方索要而退还 | 第28页 |
| ·行为人事前没有受贿的目的,事后又积极退还 | 第28-29页 |
| ·因为逃脱法律制裁而退还 | 第29页 |
| ·案发前归还贿赂财物行为的法律认定 | 第29-33页 |
| ·综合认定意见 | 第29页 |
| ·几个核心关键问题的认定与正确掌握 | 第29-33页 |
| ·关于受贿罪刑事责任研究 | 第33-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