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2页
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述第12-21页
 (一)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2-13页
 (二)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比较法考察第13-18页
  1. 德国的“暂时不予起诉”制度第13-14页
  2. 日本的“起诉犹豫”制度第14-15页
  3. 美国的“延缓起诉”制度第15-16页
  4. 台湾地区的“缓起诉”制度第16-17页
  5. 域外“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比较分析第17-18页
 (三) 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第18-21页
  1. 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第18-19页
  2. 附条件不起诉的特征第19页
  3. 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关制度的辨析第19-21页
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1-29页
 (一) 起诉裁量权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权力基础第21页
 (二)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法理基础第21-25页
  1. 诉讼经济原则第21-22页
  2. 刑罚目的观的转变和轻刑化趋势第22-23页
  3. 公共利益和被害人利益兼顾原则第23-24页
  4. 恢复性司法理念第24页
  5. 刑事和解原则第24-25页
 (三)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刑事政策基础第25-27页
  1.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第25-26页
  2.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第26-27页
 (四)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法律文化基础第27-29页
三、我国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29-33页
 (一) 我国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第29-31页
  1. 弥补现行裁量不起诉制度的局限性第29-30页
  2.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缓解司法机关不堪重负的案件压力第30-31页
 (二) 我国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可行性第31-33页
  1. 理论上的可行性第31-32页
  2. 实践上的可行性第32-33页
四、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33-35页
 (一)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合法性问题第33-34页
 (二)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平等适用问题第34页
 (三)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运行中司法腐败的预防问题第34-35页
五、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构建第35-42页
 (一) 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对象第35-36页
 (二) 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第36页
 (三) 附条件不起诉的附加条件第36-37页
 (四) 附条件不起诉的运行机制第37-39页
  1. 启动程序第37页
  2. 听取意见程序第37-38页
  3. 集体研究程序第38页
  4. 考察、帮教程序第38页
  5. 处理决定程序第38-39页
  6. 法律后果第39页
 (五) 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制约第39-42页
  1. 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第39-40页
  2. 公安机关的监督制约第40页
  3. 被害人的监督制约第40页
  4. 人民法院的监督制约第40页
  5.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制约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后记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
下一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审查逮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