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页 |
·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研究目标与思路 | 第14-16页 |
·各章内容安排及其相互关系 | 第16-17页 |
2 流域概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第17-28页 |
·流域概况 | 第17-22页 |
·自然概况 | 第17页 |
·水文气象土壤 | 第17页 |
·水资源概况 | 第17-20页 |
·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 第21-22页 |
·水资源评价概况 | 第22-25页 |
·地表水评价 | 第22页 |
·地下水评价 | 第22-24页 |
·水质评价 | 第24-25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水资源短缺,用水矛盾加剧 | 第25页 |
·旱涝灾害频繁,影响农业经济发展 | 第25-26页 |
·水利工程设施陈旧,用水效益低 | 第26页 |
·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 第26-27页 |
·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和调度 | 第27-28页 |
3 流域水资源配置 | 第28-35页 |
·水资源配置总体原则 | 第28页 |
·水资源配置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水资源配置技术路线 | 第29页 |
·配置基准及指标确定 | 第29-35页 |
·水平年 | 第29-30页 |
·配置定额制定原则 | 第30页 |
·生活用水定额 | 第30-31页 |
·工业用水定额 | 第31-33页 |
·农业用水定额 | 第33-34页 |
·生态环境用水定额 | 第34-35页 |
4 需水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 第35-47页 |
·现状用水核定 | 第35-37页 |
·地表水现状用水需求 | 第35页 |
·地下水现状用水需求 | 第35-37页 |
·发展需水预测 | 第37-41页 |
·预测原则 | 第37页 |
·发展指标 | 第37-38页 |
·发展需水量 | 第38-41页 |
·供需平衡分析 | 第41-47页 |
·供需平衡思路及原则 | 第41页 |
·现状水平年供需平衡成果 | 第41-43页 |
·发展水平年供需平衡成果 | 第43-46页 |
·发展水平年供需平衡成果分析 | 第46-47页 |
5 水资源配置成果及实施保障 | 第47-53页 |
·流域水量分配 | 第47-50页 |
·地表水分配方案 | 第47-48页 |
·地下水水量配置方案 | 第48-50页 |
·流域水质控制要求 | 第50页 |
·流域水资源配置保障措施 | 第50-53页 |
·实施水资源监控 | 第50-51页 |
·开展水资源调度 | 第51页 |
·强化水资源管理 | 第51-52页 |
·探索水量交易、推动水市场建设 | 第52-53页 |
6 霍林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思考 | 第53-58页 |
·流域水资源配置应以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为核心 | 第53-54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 | 第53页 |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 | 第53-54页 |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管理 | 第54页 |
·流域水资源配置应为建立自由灵活的水市场、开展水权交易奠定基础 | 第54-55页 |
·流域水资源配置应考虑多种水源的配置 | 第55-56页 |
·流域水资源配置应依据自身特点开展 | 第56-57页 |
·协商制度是流域水资源配置工作的基础和必要手段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