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生物强化技术 | 第10-11页 |
| ·生物强化作用 | 第10-11页 |
| ·生物强化技术分类 | 第11页 |
| ·基因工程菌 | 第11-14页 |
| ·构建基因工程菌 | 第11页 |
| ·基因工程菌的使用 | 第11-12页 |
| ·现今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处理状况 | 第12-13页 |
| ·影响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的因素 | 第13-14页 |
| ·土著降解细菌的定向进化简述 | 第14-15页 |
| ·定向进化途径 | 第14页 |
| ·基因水平迁移 | 第14页 |
| ·定向进化生物强化土著降解细菌的降解性能和生态效应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定向进化生物强化土著降解细菌的优势 | 第15页 |
|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5-18页 |
| ·反应器类型及设计工艺 | 第15页 |
| ·传统活性污泥反应器 | 第15-16页 |
| ·MBR 反应器 | 第16页 |
| ·课题内容 | 第16-17页 |
| ·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 第2章 实验装置材料和方法 | 第18-28页 |
| ·反应器参数 | 第18-19页 |
| ·CAS 反应器 | 第18-19页 |
| ·膜生物反应器 | 第19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9-21页 |
|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 ·实验药品 | 第20页 |
| ·污泥来源、实验配水及 LB 培养基成分 | 第20-21页 |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21-28页 |
|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与检测 | 第21-22页 |
| ·污染物的监测与方法 | 第22页 |
| ·污泥性能检测 | 第22-23页 |
| ·污泥样品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 | 第23页 |
| ·活性污泥总 DNA 提取方法 | 第23-24页 |
| ·PCR—DGGE | 第24页 |
| ·DGGE | 第24-25页 |
| ·DGGE 图谱条带多样性分析 | 第25页 |
| ·DGGE 条带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25-28页 |
| 第3章 生物强化反应器运行性能 | 第28-44页 |
| ·MBR 反应器中膜压差变化 | 第28-29页 |
| ·污染物去除分析 | 第29-32页 |
| ·常规污染物 | 第29-30页 |
| ·降解阿特拉津 | 第30-32页 |
| ·污泥特性 | 第32-41页 |
| ·污泥性状 | 第32-33页 |
| ·污泥浓度 | 第33-34页 |
| ·污泥粒径 | 第34页 |
| ·污泥沉降性能 | 第34-35页 |
| ·污泥活性 | 第35-37页 |
| ·活性污泥特性对基因工程菌的吸附影响研究 | 第37-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 第4章 生物强化工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 | 第44-54页 |
| ·污泥样品中总 DNA 的提取 | 第44页 |
| ·总 DNA 的 PCR 扩增 | 第44-45页 |
| ·DGGE 图谱分析菌群变化 | 第45-47页 |
| ·硝化菌群分析 | 第47-49页 |
| ·降解基因分布及丰度变化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5章 土著降解菌群的分离鉴定 | 第54-64页 |
| ·活性污泥土著抗性菌群的筛选 | 第54-55页 |
| ·土著抗性菌群的降解阿特拉津性能 | 第55-56页 |
| ·筛选纯化土著降解菌 | 第56-57页 |
| ·土著降解菌生长曲线 | 第57页 |
| ·菌株的 16SrDNA 测序及同源性比对 | 第57-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