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对落叶松热诱发变色过程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小材的颜色 | 第9-10页 |
·概述 | 第9页 |
·木材的发色机理 | 第9-10页 |
·木材的变色种类和原因 | 第10-11页 |
·微生物和真菌变色 | 第10页 |
·光变色和热变色 | 第10页 |
·化学变色 | 第10-11页 |
·木材的热诱发变色 | 第11-15页 |
·概述 | 第11页 |
·颜色与预处理工艺 | 第11页 |
·木质素与木材颜色的关系 | 第11页 |
·抽提物与木材颜色的关系 | 第11-12页 |
·几个树种热诱发变色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目前热诱发变色方向研究的不足 | 第15页 |
·热诱发变色的研究方法及表征手段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预处理工艺摸索方法 | 第15页 |
·木材的颜色表征 | 第15-16页 |
·微观参数的表征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2 溶叶松木材干燥特性测试 | 第19-27页 |
·落叶叶松构造 | 第19-21页 |
·试件制备 | 第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结果分析 | 第19-21页 |
·密度和干缩性 | 第21-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测试方法 | 第21-22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2页 |
·干燥特性 | 第22-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试验过程 | 第23-24页 |
·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3 落叶松预处理工艺的探索 | 第27-41页 |
·不同温度湿度对落叶松颜色的影响 | 第27-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过程 | 第28-29页 |
·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常压过热蒸汽热诱发变色工艺 | 第30-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试验过程 | 第30-31页 |
·结果分析 | 第31页 |
·压力过热蒸汽热诱发变色工艺 | 第31-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试验过程 | 第31-32页 |
·结果分析 | 第32页 |
·预处理工艺热诱发变色效果的比较 | 第32-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变色效果 | 第33-34页 |
·变色深度 | 第34-37页 |
·预处理工艺对落叶松可见光反射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1页 |
4 落叶松变色机理的探索 | 第41-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试验仪器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预处理与木素的变色机理研究 | 第43-48页 |
·木素对木材颜色的影响 | 第43-44页 |
·木素单体的过热蒸汽热处理 | 第44-48页 |
·预处理与抽提物的变色机理研究 | 第48-53页 |
·落叶松抽提物与木材颜色的关系 | 第48-49页 |
·落叶松抽提物的成分分析 | 第49页 |
·抽提物对落叶松颜色的影响 | 第49-51页 |
·乙醇(75%)抽提物在热处理过程中结构的变化 | 第51-52页 |
·金属离子对落叶松水抽提物的颜色影响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5 过热蒸汽热诱发变色工艺的微观机理分析 | 第55-63页 |
·过热蒸汽预处理对落叶松可见光反射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试验过程 | 第55-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页 |
·水分移动与颜色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 第56-59页 |
·试验过程 | 第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色调角的影响 | 第59页 |
·预处理后落叶松红外透射光谱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落叶松热诱发变色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分析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6 结论 | 第63-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3页 |
·主要创新点及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个人简介 | 第68-69页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69-70页 |
第二导师简介 | 第70-71页 |
成果清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