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中医生理论文--脏腑学说论文

基于十部中医古籍脾胃生血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文献综述第10-20页
 参考文献第17-20页
前言第20-21页
一、中医学对血液生成的整体认识第21-22页
 (一)血的基本概念第21页
 (二)血的生成第21-22页
二、十部中医古籍脾胃生血理论生理认识的相关性分析第22-30页
 (一)《黄帝内经》奠定了脾胃生血的理论基础第22-23页
 (二)《伤寒论》指出胃中谷消水化生成血液第23-24页
 (三)《医学启源》继承了张仲景对血液生成的认识第24页
 (四)《脾胃论》提出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第24-25页
 (五)《卫生宝鉴》提出脾生育营卫第25页
 (六)《石山医案》提出补营气而生血第25-26页
 (七)《女科撮要》提出血生于脾土第26页
 (八)《景岳全书》提出血者水谷之精化生于脾第26-27页
 (九)《删补顿生微论》提出水谷入胃和调于五脏而生血第27-28页
 (十)《临证指南医案》提出血生化于阳明胃腑第28-30页
三、脾胃为病生血不足的病因分析第30-32页
 (一)七情内伤第30页
 (二)饮食失宜第30-31页
 (三)劳逸失度第31页
 (四)失治误治第31-32页
四、血虚证的治法特点和组方用药规律的分析第32-42页
 (一) 血虚证所涉及疾病的治法特点第33-37页
 (二)血虚证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第37-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个人简历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香参通心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五自由度模拟运动平台的构型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