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 ·宽带无源光网 | 第12-16页 | 
| ·光纤接入网 | 第12-13页 | 
| ·无源光网络 | 第13-15页 | 
| ·未来无源光网络 | 第15-16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以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 ·高阶调制码型 16QAM 产生方法的调研 | 第16-17页 | 
| ·全光虚拟专用网灵活性和并发性的研究 | 第17页 | 
| ·下一代无源光网的波长规划 | 第17页 | 
|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高阶调制码型 16QAM 产生方法的调研 | 第19-2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9页 | 
| ·现有 16QAM 调制方案 | 第19-28页 | 
| ·基于双平行调制器的 16QAM 调制 | 第19-21页 | 
| ·基于级联调制器的 16QAM 调制 | 第21-22页 | 
| ·基于四平行调制器的 16QAM 调制 | 第22-24页 | 
| ·基于双驱动调制器的 16QAM 调制 | 第24-25页 | 
| ·基于码间干扰压制的 16QAM 调制 | 第25-27页 | 
| ·直接电驱动的 16QAM 调制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全光虚拟专用网灵活性和并发性的研究 | 第29-54页 | 
| ·全光虚拟专用网 | 第29-38页 | 
| ·研究背景 | 第29-31页 | 
| ·在时分复用无源光网中的全光虚拟专用网简介 | 第31-35页 | 
| ·在波分复用无源光网中的全光虚拟专用网简介 | 第35-38页 | 
| ·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无源光网中的无源 ONU 全光虚拟专用网 | 第38-46页 | 
| ·本方案的特点 | 第38页 | 
| ·工作原理 | 第38-42页 | 
| ·实验演示 | 第42-45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 ·全光虚拟专用网灵活性和并发性的研究 | 第46-52页 | 
| ·本方案的特点 | 第46-47页 | 
| ·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 ·实验演示 | 第48-5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波长规划 | 第54-72页 | 
| ·研究背景 | 第54-55页 | 
| ·受激拉曼散射(SRS)简介 | 第55-56页 | 
| ·现有波长规划研究成果 | 第56-60页 | 
| ·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波长规划的研究 | 第60-70页 | 
| ·光传输系统仿真软件(VPI)的仿真内容 | 第60页 | 
| ·拉曼效应的验证 | 第60-62页 | 
|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和吉比特无源光网共存系统拉曼效应的影响 | 第62-67页 | 
|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对光纤无线电信号载噪比的影响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5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2页 | 
| 在投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 附录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