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取保候审保证人制度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我国取保候审保证人问题概述第13-21页
 第一节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内涵第13-15页
  一、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界定第13-14页
  二、 取保候审保证人适格的具体规则第14-15页
 第二节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诉讼地位、权利义务关系及法律责任第15-17页
  一、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诉讼地位第15-16页
  二、 取保候审保证人与的权利义务关系第16-17页
  三、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法律责任第17页
 第三节 取保候审保证人与民事保证人的区别第17-18页
  一、 设定保证人的目的不一第18页
  二、 担任保证人的条件不同第18页
  三、 保证人的数量规定不一第18页
  四、 保证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内容不同第18页
 第四节 取保候审保证人制度存在的价值第18-21页
  一、 保障基本人权第19页
  二、 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第19-20页
  三、 实现诉讼效益第20-21页
第二章 我国取保候审保证人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析第21-29页
 第一节 我国取保候审保证人制度的现状分析第21-27页
  一、 立法上的不足第21-23页
  二、 我国取保候审保证人制度的执法困境第23-25页
  三、 我国取保候审保证人制度同保证金制度的比较第25-27页
 第二节 我国取保候审保证人制度缺陷的原因探析第27-29页
  一、 保证人保证方式有限,仅以信誉担保第27页
  二、 无适当选任保证人程序第27-28页
  三、 对保证人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第28-29页
第三章 域外保证人制度及其合理内核第29-36页
 第一节 英国保释中的保证人制度及其合理内核第29-31页
 第二节 美国保释中的职业保证人制度及其合理内核第31-34页
  一、 职业保证人制度的作用第32-33页
  二、 职业保证人制度的弊端第33-34页
 第三节 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取保候审保证人制度的若干设想第36-47页
 第一节 完善立法第36-42页
  一、 将保证人纳入其他诉讼参与人第36-37页
  二、 明确保证人的资格第37-38页
  三、 设定保证人人数及范围第38页
  四、 明确保证人的权利义务第38-40页
  五、 完善保证人承担的法律责任第40-41页
  六、 规定保证人的退保及责任免除第41页
  七、 增加保证人财产保证的方式第41页
  八、 允许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同时适用第41-42页
 第二节 变革诉讼理念第42-45页
  一、 由“有罪推定”向“无罪推定”转变第42-43页
  二、 由“实体正义”向“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重”转变第43页
  三、 由“犯罪控制观”向“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转变第43-45页
 第三节 细化程序规则第45-47页
  一、 保证人的资格审查程序第45页
  二、 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的程序第45-46页
  三、 保证人的责任追究程序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额诉讼程序研究
下一篇: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以新刑事诉讼法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