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旱柳对重金属的耐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 引言第10-11页
 2 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污染现状第11-13页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其污染特征第11-12页
   ·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2-13页
 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第13-20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传统修复技术第13-14页
     ·物理方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第13页
     ·化学方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第13-14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第14-16页
   ·重金属富集植物研究进展第16-20页
     ·超富集植物的定义第16页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特征与筛选第16-17页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超富集植物的研究展望第18-20页
第二章 铜尾矿废弃地定居的旱柳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第20-26页
 1 调查区自然状况第20页
 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旱柳群落调查取样方法第20页
   ·旱柳群落调分析方法第20-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24页
   ·铜尾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旱柳群落的种类组成第21-22页
   ·铜尾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旱柳群落结构分析第22-23页
   ·铜尾矿废弃地旱柳群落多样性分析第23-24页
 4 结论第24-26页
第三章 水培条件下旱柳对重金属的耐性研究第26-3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6-27页
   ·实验材料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页
   ·生根率、抑制率和耐性指数计算方法第26-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不同离子浓度对旱柳枝条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第27页
   ·不同重金属对旱柳插条不定根数目的影响第27-28页
   ·不同重金属对旱柳枝条最长根长和平均根长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重金属对旱柳枝条生根的抑制率和耐性指数第29-30页
 3 结论第30-31页
第四章 砂培条件下重金属铜胁迫对旱柳生理特性的影响第31-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实验材料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3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不同浓度 CU~(2+)对旱柳扦插枝条株高的影响第33页
   ·不同浓度的 CU~(2+)溶液对旱柳不定根平均长度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浓度的 CU~(2+)溶液对旱柳叶片 SOD 酶活性的影响第34-36页
   ·不同浓度的 CU~(2+)溶液对旱柳叶片 POD 酶的影响第36-38页
   ·不同浓度的 CU~(2+)对旱柳叶片 CAT 的影响第38-40页
 3 结论第40-41页
第五章 铜尾矿胁迫下旱柳生长及其对重金属吸收的差异分析第41-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实验材料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42页
     ·盆栽实验方法第41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第41-42页
     ·土样处理与分析方法第42页
     ·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第42页
     ·植物样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第42页
     ·转运系数和吸收系数计算方法第42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55页
   ·铜尾矿胁迫对旱柳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2-47页
     ·不同改良方式对旱柳扦插枝条平均株高的影响第43页
     ·不同改良方式对旱柳扦插枝条平均根长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改良方式对旱柳叶片 SOD 酶活性的影响第44-45页
     ·不同改良方式对旱柳叶片 POD 酶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改良方式对旱柳叶片 CAT 酶活性的影响第46-47页
   ·旱柳扦插前后各处理组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第47-50页
     ·盆栽前各处理组基质的理化性质分析第47-48页
     ·盆栽后基质的理化性质分析第48-50页
   ·盆栽实验前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第50-52页
     ·盆栽实验前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分析第50页
     ·盆栽实验后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分析第50-52页
   ·旱柳根、茎、叶对铜、铅、锌、镉的吸收差异分析第52-55页
 3 结论第55-56页
第六章 总结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发表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辐照技术在绿茶加工中降解农药残留的可行性探讨
下一篇:马拉硫磷降解菌的筛选及对马拉硫磷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