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告的文学性
致谢 | 第1-6页 |
前言 | 第6-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有关“文学性”的理论来源 | 第12页 |
·国内外学者对于“文学性”内涵的解读 | 第12-16页 |
·关于“广告文学性”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文学性泛化 | 第16-17页 |
·日常生活审美化 | 第17页 |
·论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2 从语言层面分析广告的文学性 | 第18-28页 |
·语言的陌生化 | 第18-21页 |
·修辞的运用 | 第21-27页 |
·联想的激发 | 第27-28页 |
3 从文体层面分析广告的文学性 | 第28-44页 |
·诗歌类广告的文学性 | 第28-33页 |
·韵律的表达 | 第29页 |
·意境的营造 | 第29-31页 |
·咏物抒情 | 第31-33页 |
·叙事类广告的文学性 | 第33-41页 |
·注重人物的塑造 | 第34页 |
·注重情节的构造 | 第34-37页 |
·人称叙事和叙事角度的变换 | 第37-39页 |
·叙事时空的变化 | 第39-41页 |
·戏剧类广告的文学性 | 第41-44页 |
·对话与行动 | 第41-43页 |
·戏剧冲突与情节 | 第43-44页 |
4 从形象层面分析广告的文学性 | 第44-52页 |
·形象的典型性 | 第44-47页 |
·形象的象征性 | 第47-48页 |
·形象的意象性 | 第48-52页 |
5. 从创作层面分析广告文学性 | 第52-65页 |
·创作动机 | 第52-55页 |
·文学创作动机分析 | 第52-53页 |
·广告创作动机分析 | 第53-55页 |
·文学与广告创作动机比较分析 | 第55页 |
·作品特性及功能 | 第55-65页 |
·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学作品 | 第55-58页 |
·以符号为媒介的广告作品 | 第58-61页 |
·文学与广告作品特性及功能比较分析 | 第61-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