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相邻关系法律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环境相邻关系带来的困惑 | 第9-14页 |
| ·环境问题的产生 | 第9-10页 |
| ·环境法之于民法的困惑 | 第10-12页 |
| ·环境法之于民法在价值理念的困惑 | 第10-11页 |
| ·环境法之于民法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时的困惑 | 第11-12页 |
| ·环境法之于其他公法的困惑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环境相邻关系概述 | 第14-25页 |
| ·民法相邻关系的发展 | 第14-17页 |
| ·传统民法中的相邻关系 | 第14-16页 |
| ·现代民法中的相邻关系 | 第16页 |
| ·公法上的相邻关系 | 第16-17页 |
| ·环境相邻关系的定义 | 第17-22页 |
| ·确认环境相邻关系的必要性分析 | 第17-18页 |
| ·环境相邻关系定义 | 第18-22页 |
| ·环境相邻关系分类 | 第22-25页 |
| ·私法上的环境相邻关系 | 第22-23页 |
| ·公法上的环境相邻关系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我国环境相邻关系制度立法现状及分析 | 第25-32页 |
| ·私法环境相邻关系制度立法现状及分析 | 第25-27页 |
| ·《民法通则》对环境相邻关系的规定 | 第25页 |
| ·《物权法》对环境相邻关系的规定 | 第25-27页 |
| ·公法环境相邻关系制度 | 第27-29页 |
| ·《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 | 第27页 |
| ·《行政许可法》规定 | 第27-28页 |
| ·其他公法的规定 | 第28-29页 |
| ·我国环境相邻关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 ·私法上环境相邻关系制度立法过于原则 | 第29-30页 |
| ·公法中环境相邻关系制度立法的不足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国外环境相邻关系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32-43页 |
| ·德国不可量物侵害制度 | 第32-36页 |
| ·私法上不可量物侵害制度 | 第32-35页 |
| ·公法上不可量物侵入制度 | 第35-36页 |
| ·德国不可量物侵入制度的特点 | 第36页 |
| ·美国现代妨害制度 | 第36-41页 |
| ·私人妨害的成立要件与救济 | 第37-39页 |
| ·公共妨害的成立要件、法律救济 | 第39页 |
| ·抗辩与阻却事由 | 第39-41页 |
| ·德国不可量物侵入制度与美国现代妨害制度对比 | 第41-43页 |
| ·两国对环境相邻侵权关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 第41页 |
| ·相邻环境纠纷需公私法合力方能有效解决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我国环境相邻关系制度的完善 | 第43-49页 |
| ·确立调整环境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 ·分类确立原则 | 第43页 |
| ·利益衡量原则 | 第43-44页 |
| ·公私法合力是环境相邻关系问题的趋势 | 第44-46页 |
| ·完善我国环境相邻关系侵权的救济制度 | 第46-49页 |
| ·完善我国相邻环境侵权的私法救济制度 | 第46-47页 |
| ·完善我国相邻环境侵权的行政救济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