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基于GIS技术和农业地质环境评价的余干县水稻施肥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页
   ·研究综述第11-18页
     ·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研究进展第11-14页
     ·农业地质环境评价研究第14-15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第15-17页
     ·施肥分区研究第17-18页
     ·施肥专家决策系统研究第18页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21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水稻生产环境和施肥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第21-31页
   ·水稻生产环境和施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系统论第21页
     ·人地关系理论第21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2页
     ·地域分异理论第22页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第22页
     ·合理施肥的基本理论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3-31页
     ·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第23页
     ·土壤肥力和环境因素测定方法第23-24页
     ·地表水环境主要分析方法第24页
     ·层次分析模型第24-26页
     ·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第26-28页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格局指数第28页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28-30页
     ·“3S”技术第30-31页
第三章 余干县概况与数据来源第31-38页
   ·余干县概况第31-37页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31页
     ·自然资源第31-33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33页
     ·土壤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第33-36页
     ·农业生产概况第36页
     ·水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余干县数据收集与整理第37-38页
第四章 余干县水稻生产的环境条件评价第38-76页
   ·余干县农业地质环境评价第38-62页
     ·余干县地质环境概况第38-39页
     ·余干县农业地质背景调查第39-41页
     ·余干县地质调查数据处理第41-43页
     ·余干县农业地球化学特征第43-57页
     ·余干县农业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第57-59页
     ·余干县农业生产地质环境分区第59-62页
   ·余干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第62-72页
     ·评价单元确定第62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第62-63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3-65页
     ·评价指标获取第65-70页
     ·评价指标标准化第70-71页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第71页
     ·评价标准第71页
     ·评价结果第71-72页
   ·余干县土壤养分丰缺评价第72-76页
     ·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第72页
     ·评价指标值获取第72-73页
     ·分级标准第73-74页
     ·评价结果第74-76页
第五章 余干县水稻适宜性评价与分区第76-94页
   ·水稻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技术路线第76-77页
   ·水稻适宜性评价第77-89页
     ·评价原则第77页
     ·确定评价单元第77-78页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78-79页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第79-81页
     ·评价指标值获取第81-84页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第84-87页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87-89页
   ·余干县水稻种植分区与发展对策第89-94页
     ·余干县水稻种植分区第89-91页
     ·水稻种植区发展对策与建议第91-94页
第六章 余干县水稻施肥分区研究第94-108页
   ·水稻施肥分区技术路线第94页
   ·稻田养分等级分区第94-98页
     ·土壤单养分等级划分第94-96页
     ·综合养分分区第96-98页
   ·余干县水稻施肥研究第98-105页
     ·分区施肥模型及参数的获取第98-104页
     ·余干县水稻分区施肥配方的生成第104-105页
   ·余干县水稻合理施肥建议第105-108页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第106页
     ·重施磷肥、提倡氮磷配合使用第106页
     ·增施钾肥、合理施用氮肥第106-107页
     ·适量施用石灰、注意氮、磷、钾搭配第107-108页
第七章 基于WEBGIS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研发与应用第108-123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108-112页
     ·系统分析第108页
     ·系统设计第108-111页
     ·系统功能设计第111-112页
   ·系统数据库设计与构建第112-115页
     ·数据库设计原理与方法第112-113页
     ·空间数据库建立第113页
     ·属性数据库建立第113-115页
     ·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挂接第115页
   ·系统功能实现第115-123页
     ·施肥模型构建第115-116页
     ·创建地图服务第116-117页
     ·数据层的实现第117页
     ·业务逻辑层的实现第117页
     ·Web服务层的实现第117页
     ·界面表现层的实现第117-119页
     ·系统功能的实现第119-123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123-126页
   ·结论第123-124页
   ·讨论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水稻响应灌浆初期高温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