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 选题意义第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3页
  (一) 对高校危机成因的研究第11-12页
  (二) 对高校危机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第12页
  (三) 对高校危机管理措施的研究第12-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二) 调查研究法第13-14页
第二章 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概念、特征与类型第14-18页
 一、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一) 危机事件第14页
  (二) 高校危机事件第14页
  (三) 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第14-15页
 二、我国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类型第15-16页
  (一) 社会安全类第15页
  (二) 事故灾难类第15页
  (三) 公共卫生类第15-16页
  (四) 自然灾害类第16页
  (五) 网络信息安全类第16页
  (六) 公关危机类第16页
  (七) 心理危机类第16页
 三、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特征第16-18页
  (一) 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具有危机事件的普遍性第17页
  (二) 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具有独特性第17-18页
第三章 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原因第18-23页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产生的主要诱因第18-19页
 二、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具体原因第19-23页
  (一) 思想成因第19页
  (二) 压力机制第19-20页
  (三) 利益冲突第20页
  (四) 心理影响第20-21页
  (五) 成熟张力第21-23页
第四章 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法律要件与责任第23-27页
 一、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法律要件第23页
  (一) 时间要件第23页
  (二) 空间要件第23页
  (三) 组织要件第23页
 二、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法律责任第23-27页
  (一) 违约责任第24-25页
  (二) 侵权责任第25页
  (三) 责任竞合第25-27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高校学生自杀事件处理第27-35页
 一、自杀的特征、预兆及心理过程第27-28页
  (一) 自杀的特征第27页
  (二) 自杀的预兆第27-28页
  (三) 自杀的心理过程第28页
 二、自杀的分类第28-29页
  (一) 按自杀的结果分类第28-29页
  (二) 按自杀的手段分类第29页
 三、影响自杀的因素第29-30页
  (一) 恋爱婚姻第29页
  (二) 家庭氛围第29页
  (三) 社会经济环境第29-30页
  (四) 重大疾病第30页
 四、自杀事件的预防与干预第30-32页
  (一) 自杀预防第30-31页
  (二) 自杀事件的干预第31-32页
 五、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的预防及事后干预第32-34页
  (一) 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的预防第32-33页
  (二) 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相关人员的事后干预第33-34页
 六、媒体参与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的防治工作第34-35页
第六章 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机制的建构第35-46页
 一、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第35-37页
  (一) 开放视角:风险校园的二元性第35页
  (二) 风险教育:培养学生区险防范能力第35-36页
  (三) 制度建设:健全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制度第36-37页
 二、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的基本原则第37-38页
  (一) 整体着眼局部入手的原则第37页
  (二) 核心价值优先的原则第37页
  (三) 群策群力集体商定的原则第37页
  (四) 可执行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第37页
  (五) 可修正性的原则第37-38页
 三、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机制的创新策略第38-46页
  (一) 建立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机制第38页
  (二)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组织机制第38-41页
  (三) 建立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第41-42页
  (四) 建立快速反应和控制机制第42-43页
  (五) 危机持续演进时期的管理和控制第43-44页
  (六) 建立恢复重建机制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卷内备考表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基层社区行政权力结构研究--以A区为例
下一篇:高校实验室知识管理系统用户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