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审判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发展历程 | 第14-20页 |
第一节 审判管理的基本内涵 | 第14-17页 |
一、审判与管理 | 第14-15页 |
二、审判管理与相关辨析 | 第15-17页 |
三、审判管理的内涵 | 第17页 |
第二节 司法改革中的审判管理 | 第17-20页 |
一、“一五改革纲要”前:行政化的审判管理模式 | 第17-18页 |
二、“一五改革纲要”时期:现代审判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 第18页 |
三、“二五改革纲要”时期:全面建立现代审判管理模式 | 第18-19页 |
四、“三五改革纲要”时期:改革新阶段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审判管理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 第20-24页 |
第一节 审判管理的目标定位 | 第20页 |
第二节 审判管理的价值追求 | 第20-24页 |
一、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有机统一 | 第21页 |
二、实现司法效率与司法效益的有机统一 | 第21-22页 |
三、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现行管理模式和存在问题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审判管理模式的维度 | 第24-26页 |
一、审判管理模式与审判管理理念 | 第24页 |
二、审判管理模式与审判运行机制 | 第24-25页 |
三、审判管理模式与审判资源配置 | 第25页 |
四、审判管理模式与审判管理机构 | 第25页 |
五、审判管理模式与审判环境影响 | 第25-26页 |
六、审判管理模式与审判管理体制 | 第26页 |
第二节 我国审判管理现行管理模式 | 第26-31页 |
一、以管理案件流程为主的模式 | 第27页 |
二、以管理各项审判事务为主的模式 | 第27-28页 |
三、以管理审判权为主的模式 | 第28-29页 |
四、以管理案件质量为主的模式 | 第29-30页 |
五、综合管理模式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审判管理在国外的现状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我国现行审判管理存在问题 | 第32-35页 |
一、审判管理工作开展得不够平衡 | 第32-33页 |
二、审判管理的理念不够先进 | 第33页 |
三、审判管理的定位不够明确 | 第33页 |
四、审判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 第33-34页 |
五、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 | 第34页 |
六、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构建科学的审判管理工作体系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 第35-37页 |
一、任何有效的群体活动都离不开管理 | 第35-36页 |
二、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需要管理 | 第36页 |
三、形势和任务对审判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审判管理工作应遵循的科学原则 | 第37-39页 |
一、服务审判 | 第37-38页 |
二、精细管理 | 第38页 |
三、以人为本 | 第38-39页 |
四、注重效益 | 第39页 |
第三节 加强审判管理的科学方法 | 第39-41页 |
一、以长效机制为抓手推进常态化管理 | 第40页 |
二、以客观公正的绩效考评激发管理活力 | 第40-41页 |
三、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判管理水平 | 第41页 |
四、以心态建设为重点强化职业保障 | 第41页 |
第四节 完善现行审判管理模式的思考 | 第41-45页 |
一、明确目标,构建科学的质效管理体系 | 第42-43页 |
二、健全组织,构建权责明晰的审判管理责任体系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