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桥矿床黄铁矿研究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致谢 | 第10-13页 |
| 插图清单 | 第13-14页 |
| 表格清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 ·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层控铜金硫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铜陵矿集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黄铁矿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新桥矿床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 第23-24页 |
| ·选题依据 | 第23-24页 |
| ·选题意义 | 第24页 |
| ·研究思路与论文开展的工作 | 第24-26页 |
|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 ·论文开展的工作 | 第24-26页 |
| ·论文取得的新进展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铜陵矿集区地质概况 | 第27-32页 |
| ·区域地层 | 第27-28页 |
| ·区域构造 | 第28-30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30-31页 |
| ·区域矿产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2-53页 |
| ·矿区地层 | 第33-35页 |
| ·矿区构造 | 第35-36页 |
| ·褶皱 | 第35页 |
| ·断裂 | 第35-36页 |
| ·矿区岩浆岩特征 | 第36页 |
| ·围岩蚀变 | 第36-39页 |
| ·矿化特征 | 第39-52页 |
| ·矿体特征 | 第39-41页 |
| ·矿石特征 | 第41-47页 |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47-52页 |
| ·成矿阶段划分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53-56页 |
| 第五章 实验分析结果 | 第56-80页 |
| ·黄铁矿形态学研究 | 第56-58页 |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研究 | 第56-57页 |
| ·X 射线衍射研究(XRD) | 第57-58页 |
| ·黄铁矿成分特征及同位素研究 | 第58-80页 |
| ·热电性研究 | 第58-60页 |
| ·电子探针研究 | 第60-63页 |
| ·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 | 第63-66页 |
| ·微量元素 LA-ICP-MS 原位测定 | 第66-69页 |
| ·有机质研究 | 第69-76页 |
| ·硫同位素研究 | 第76-80页 |
| 第六章 不同种类黄铁矿成因探讨 | 第80-83页 |
| ·不同种类黄铁矿的形成条件 | 第80-81页 |
| ·矿床成因模式 | 第81-83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83-84页 |
| 附表 | 第84-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