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7-14页 |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 | 第7-8页 |
| ·公共服务的概念 | 第7-8页 |
| ·基本公共服务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 | 第8页 |
| ·基本公共服务的阶段性特征 | 第8-10页 |
|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8-9页 |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9-10页 |
| ·全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0页 |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 ·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预设 | 第10-11页 |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 | 第14-23页 |
| ·借鉴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的意义 | 第14-15页 |
| ·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 | 第15-23页 |
| ·北欧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5-17页 |
| ·其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7-19页 |
| ·发达国家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主要经验 | 第19-23页 |
|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3-30页 |
| ·社会建设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考量 | 第23-27页 |
| ·价值理念 | 第23-24页 |
| ·价值核心 | 第24-25页 |
| ·价值标识 | 第25-26页 |
| ·价值归宿 | 第26-27页 |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 第27-30页 |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 第27页 |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缩小居民消费差距 | 第27-28页 |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 第28页 |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第28-29页 |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0-45页 |
|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现状 | 第30-38页 |
|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之间不均等现状 | 第30-31页 |
|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之间不均等现状 | 第31-36页 |
|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不同群体之间不均等现状 | 第36-37页 |
| ·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严重的歧视性供给 | 第37-38页 |
|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分析 | 第38-45页 |
| ·公共财政的投入不足 | 第38-39页 |
| ·政府承担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责任不清 | 第39-40页 |
| ·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 | 第40页 |
| ·城乡二元体制尚未被打破 | 第40-41页 |
|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 第41-42页 |
| ·我国尚未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42-43页 |
|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相关法律不健全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我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及建议 | 第45-54页 |
| ·加大财政投入 | 第45页 |
| ·建立政府承担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制度 | 第45-49页 |
| ·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 | 第46-47页 |
|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 | 第47-49页 |
|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49-50页 |
| ·建立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 | 第50-51页 |
| ·转变观念 | 第50页 |
|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第50-51页 |
| ·推进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 | 第51页 |
|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 | 第51-52页 |
| ·创建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4-56页 |
| ·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创新 | 第54页 |
| ·论文的不足和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