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8-15页 |
| ·相关概念释义 | 第8-9页 |
| ·入口 | 第8页 |
| ·城市入口 | 第8-9页 |
| ·城市入口绿地 | 第9页 |
| ·国内外城市入口景观的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 ·城市入口景观的起源与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 ·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 ·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3-15页 |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3-14页 |
|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南京市入口区绿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5-25页 |
| ·研究地相关概况 | 第15-16页 |
| ·南京市相关概况 | 第15-16页 |
| ·入口区相关概况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页 |
| ·入口区绿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6-24页 |
| ·桥体墙面绿化 | 第17页 |
| ·桥体墙下绿化 | 第17-18页 |
| ·桥柱绿化 | 第18页 |
| ·桥墩护坡绿化 | 第18-19页 |
| ·桥荫绿化 | 第19-20页 |
| ·桥体防护栏绿化 | 第20页 |
| ·中分带绿化 | 第20-21页 |
| ·桥体内周围绿化 | 第21-23页 |
| ·桥体外周围绿化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南京市入口区绿地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第25-40页 |
| ·调查方法 | 第25页 |
| ·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值计算 | 第25-26页 |
| ·植物群落多样性计算 | 第26-27页 |
| ·植物群落相似性计算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 ·入口区绿地植物种类特征分析 | 第27-28页 |
| ·植物群落基本类型分析 | 第28-29页 |
| ·植物群落结构配置分析 | 第29-31页 |
|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 第31-35页 |
| ·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35-37页 |
| ·植物群落相似性分析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南京市入口区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与观赏特性分析 | 第40-47页 |
| ·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分析 | 第40-43页 |
| ·桥体内周围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特点分析 | 第40-42页 |
| ·桥体外周围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特点分析 | 第42-43页 |
| ·植物配置观赏特性分析 | 第43-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南京市入口区绿化景观综合评价 | 第47-60页 |
| ·评价对象 | 第47页 |
| ·评价方法 | 第47-50页 |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47-49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9-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9页 |
| ·权重值的确定 | 第50-53页 |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3-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南京市入口区绿化景观的启示与优化设计 | 第60-70页 |
| ·入口区绿化景观的启示 | 第60-62页 |
| ·入口区绿化的优势 | 第60页 |
| ·入口区绿化的不足 | 第60-62页 |
| ·入口区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 第62-69页 |
| ·统筹优化 | 第62-64页 |
| ·优化个案示例——以铁心桥立交桥入口区为例 | 第64-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语 | 第70-73页 |
| 1 论文所做的工作与创新点 | 第70-71页 |
| 2 论文的不足与仍需探讨的问题 | 第71-73页 |
| 附录1 南京市入口区绿化调查样地概况 | 第73-77页 |
| 附录2 南京市入口区主要植物名录表 | 第77-82页 |
| 附录3 各评价因子的评分标准 | 第82-85页 |
| 附录4 各入口区评价样地照片图版 | 第85-88页 |
| 图表来源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 详细摘要 | 第92-94页 |
| Abstract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