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9页 |
| ·牡丹简介 | 第7-8页 |
| ·植物开花理论研究 | 第8-10页 |
| ·春化作用学说 | 第8页 |
| ·光周期学说 | 第8-9页 |
| ·碳氮比学说 | 第9页 |
| ·激素调控学说 | 第9-10页 |
| ·植物衰老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 ·DNA 损伤假说与基因时空调控假说 | 第10-11页 |
| ·自由基损伤假说 | 第11页 |
| ·植物激素调节假说 | 第11-12页 |
| ·细胞程序性死亡理论 | 第12页 |
| ·牡丹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牡丹繁殖栽培技术研究 | 第12-13页 |
| ·牡丹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牡丹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牡丹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16-19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 ·药品试剂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5页 |
| ·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 ·衰老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21-23页 |
|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3-25页 |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 第25-28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25-26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淀粉含量的变化 | 第26-28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衰老相关指标的变化 | 第28-33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第28-29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30-31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31-33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3-36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 SOD 活性的变化 | 第33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 POD 活性的变化 | 第33-34页 |
| ·三个牡丹品种花瓣和叶片 CAT 活性的变化 | 第34-36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36-41页 |
| ·牡丹花期花瓣生理变化 | 第36-37页 |
| ·牡丹花期叶片生理变化 | 第37-39页 |
| ·不同品种牡丹花期生理比较 | 第39-41页 |
| ·花瓣生理比较 | 第39页 |
| ·叶片生理比较 | 第39-4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致谢 | 第48-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