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荆楚文化符号的运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基础调查和实地考察 | 第11-12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综合比较分析 | 第12页 |
·实证分析 | 第12页 |
·论文的使用价值和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荆楚文化与景观设计 | 第14-20页 |
·荆楚文化的起源与概念 | 第14-16页 |
·荆楚文化滥觞期 | 第14-15页 |
·荆楚文化兴盛期 | 第15页 |
·荆楚文化鼎盛期 | 第15页 |
·荆楚文化转变期 | 第15-16页 |
·景观的起源与概念 | 第16-17页 |
·景观设计 | 第17页 |
·荆楚文化与景观设计 | 第17-20页 |
·曲线之美 | 第17-18页 |
·空灵之美 | 第18-19页 |
·超越之美 | 第19-20页 |
第3章 荆楚文化符号 | 第20-31页 |
·前言 | 第20-21页 |
·符号学 | 第21-24页 |
·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 | 第22-23页 |
·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 | 第23-24页 |
·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 | 第24页 |
·荆楚文化符号概述 | 第24-28页 |
·动植云气之类的自然符号 | 第25-26页 |
·神话传说之类的图像符号 | 第26-27页 |
·世俗风习之类的生命符号 | 第27-28页 |
·荆楚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 第28-30页 |
·形态上的运用 | 第29-30页 |
·内涵上的运用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探究国内外的景观作品 | 第31-40页 |
·前言 | 第31页 |
·国外景观作品探究 | 第31-34页 |
·历史文化的融合 | 第32页 |
·多重线索的叠合 | 第32-33页 |
·变幻莫测的图形 | 第33-34页 |
·国内景观作品探究 | 第34-39页 |
·从自然到景观 | 第34-36页 |
·从科技到景观 | 第36-38页 |
·从人文到景观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实践应用--湖北洪湖地区滨水景观建筑设计 | 第40-54页 |
·前言 | 第40页 |
·项目概况 | 第40-41页 |
·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第41-43页 |
·生态平衡原则 | 第41-42页 |
·亲水性原则 | 第42页 |
·和谐永续原则 | 第42-43页 |
·休闲性原则 | 第43页 |
·项目设计的整体构思 | 第43-46页 |
·设计理念与途径 | 第43-44页 |
·景观总体形象定位 | 第44-45页 |
·文化背景 | 第45-46页 |
·荆楚文化元素的归纳 | 第46-50页 |
·特色建筑 | 第46-48页 |
·景观小品设计 | 第48页 |
·水景设计 | 第48-49页 |
·景观环境营造 | 第49-50页 |
·文化符号在主要景观节点和细节的体现 | 第50-51页 |
·多种元素的相互统一 | 第50-51页 |
·多样形式诠释文化内涵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了解滨水景观带与城市的关系 | 第52页 |
·保护性设计 | 第52页 |
·地域文化的引入 | 第52-53页 |
·滨水植物规划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