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 ·关于人群交通特性及交通流理论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关于人群疏散仿真方面的研究 | 第12-15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思路 | 第15-16页 |
| ·预取得的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框架图 | 第16-18页 |
| 2 元胞自动机与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 | 第18-32页 |
| ·元胞自动机 | 第18-21页 |
| ·元胞自动机概述 | 第18-20页 |
| ·元胞自动机的特点及优势 | 第20页 |
| ·元胞自动机在人群疏散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人群疏散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 第21-27页 |
| ·疏散时的心理特征 | 第21-22页 |
| ·疏散时的行为特征 | 第22-26页 |
| ·人群疏散路径选择特征 | 第26-27页 |
| ·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其演化规律 | 第27-32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 ·动态参数的定义 | 第28-30页 |
| ·模型的演化规律 | 第30-32页 |
| 3 空旷封闭环境下人群疏散CA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体育场出口 | 第32-38页 |
| ·模型 | 第32-34页 |
| ·仿真模拟与数据分析 | 第34-38页 |
| ·通常情况下体育场疏散模拟 | 第34-35页 |
| ·添加隔离带的体育场疏散模拟 | 第35-37页 |
| ·两种情况对比 | 第37-38页 |
| 4 双向人群疏散CA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地下通道 | 第38-46页 |
| ·模型 | 第38-40页 |
| ·仿真模拟与数据分析 | 第40-46页 |
| ·通常情况下地下通道人员疏散模拟 | 第40-43页 |
| ·添加隔离带的情况 | 第43-45页 |
| ·两种情况对比 | 第45-46页 |
| 5 特殊结构人群疏散CA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成对行人 | 第46-52页 |
| ·模型 | 第46-47页 |
| ·模拟模拟与数据分析 | 第47-52页 |
| ·成对行人占人数30%的情况 | 第47-48页 |
| ·成对行人占人数50%的情况 | 第48-49页 |
| ·成对行人占人数70%的情况 | 第49-51页 |
| ·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 | 第52-53页 |
|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 ·文章存在问题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