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基于图像的立体视觉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7-17页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7-8页 |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综述 | 第8-12页 |
·立体视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机标定原理及方法比较 | 第17-33页 |
·相机成像模型 | 第17-22页 |
·针孔模型的坐标系 | 第17-19页 |
·坐标系间的变换 | 第19-21页 |
·存在畸变的相机成像模型 | 第21-22页 |
·相机标定方法的分类及对比研究 | 第22-28页 |
·传统的相机标定方法 | 第22-24页 |
·自标定技术 | 第24-25页 |
·基于主动视觉的标定技术 | 第25-26页 |
·张正友平面模板标定法 | 第26-28页 |
·标定技术的分析及发展趋势 | 第28页 |
·几种标定算法的结果对比 | 第28-32页 |
·标定前的准备工作 | 第28-29页 |
·标定后模型矩阵及效果的对比 | 第29-31页 |
·张正友模板法标定效果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图割原理及其应用 | 第33-43页 |
·图论的基本知识 | 第33-37页 |
·图割的原理基础 | 第33-34页 |
·求最大流的两种方法 | 第34-37页 |
·图割能量函数的构造 | 第37-38页 |
·图割在立体匹配中的应用 | 第38-40页 |
·立体匹配问题的标号化 | 第39页 |
·基于视差的能量函数的构造 | 第39页 |
·标号网络的建立 | 第39-40页 |
·网络最小割的求解 | 第4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物体表面深度的获取 | 第43-53页 |
·相机标定 | 第44-45页 |
·模型参数获取 | 第44页 |
·坐标相似度精化 | 第44-45页 |
·深度问题转为标号问题 | 第45-48页 |
·标号优化求解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总结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