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的研究思想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论文的思路、研究框架与内容体系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论文的内容体系 | 第13-14页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29页 |
·关于循环经济研究的综述 | 第16-22页 |
·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 第16-17页 |
·循环经济的定义与战略意义 | 第17-18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与内涵 | 第18-19页 |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状况 | 第19-22页 |
·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的综述 | 第22-27页 |
·产业集群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 | 第24-25页 |
·产业集群的特征与竞争优势 | 第25-26页 |
·国内外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状况 | 第26-27页 |
·循环经济理念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综述 | 第27-29页 |
3 基于理论模型的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 第29-40页 |
·循环经济理念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29-30页 |
·产业集群的正负效应 | 第30-32页 |
·产业集群的三大正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 第30-31页 |
·产业集群的三大负效应掣肘其可持续发展 | 第31-32页 |
·循环经济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 第32-34页 |
·“ 3R ”原则 | 第33页 |
·技术创新 | 第33-34页 |
·产业升级 | 第34页 |
·产业集群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 | 第34-36页 |
·链式效应 | 第34-35页 |
·规模效应 | 第35-36页 |
·范围效应 | 第36页 |
·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关系 | 第36-37页 |
·当前制约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 第37-40页 |
·经济政策供给不足 | 第37-38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8页 |
·技术力量落后 | 第38-39页 |
·法制保障不够健全 | 第39-40页 |
4 循环经济理念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实施途径 | 第40-61页 |
·政府在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 | 第40-44页 |
·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因分析 | 第41-42页 |
·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角色定位 | 第42-43页 |
·政府在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第43-44页 |
·绿色设计与清洁生产 | 第44-50页 |
·国内外清洁生产发展现状 | 第44-46页 |
·国内外绿色设计发展现状 | 第46-47页 |
·促进基于绿色设计的清洁化生产发展建议 | 第47-50页 |
·工业共生与生态工业园区 | 第50-56页 |
·国外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况 | 第50-52页 |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况 | 第52-54页 |
·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竞争优势和实践模式 | 第54-55页 |
·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 第55-56页 |
·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处理与静脉产业 | 第56-61页 |
·静脉产业的内涵 | 第56-57页 |
·国外静脉产业发展现状 | 第57-58页 |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现况 | 第58-59页 |
·加快静脉产业发展的建议 | 第59-61页 |
5 循环经济理念下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 | 第61-69页 |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 第61-62页 |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竞争优势、面临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基础 | 第62-63页 |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实践 | 第63-69页 |
6 结论、展望与政策建议 | 第69-75页 |
·本文的基本结论 | 第69-71页 |
·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存在良性互动式发展 | 第69-70页 |
·循环经济理念是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第70-71页 |
·未来的研究展望与政策建议 | 第71-75页 |
·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政策建议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