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绪论 | 第11-25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L-异亮氨酸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 ·L-异亮氨酸的应用 | 第12-13页 |
| ·L-异亮氨酸在食品上的应用 | 第12页 |
| ·L-异亮氨酸在医药和饲料添加剂上的应用 | 第12-13页 |
| ·L-异亮氨酸生产概述及生产方法 | 第13-15页 |
| ·L-异亮氨酸生产概述 | 第13页 |
| ·L-异亮氨酸生产方法 | 第13-15页 |
| ·L-异亮氨酸的测定方法 | 第15-17页 |
| ·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节机制 | 第17-18页 |
| ·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7-18页 |
| ·L-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 第18页 |
| ·代谢工程在L-异亮氨酸生产菌株构建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 ·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0-21页 |
| ·培养基 | 第20页 |
| ·温度和pH值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溶氧的影响 | 第21页 |
| ·补料的影响 | 第21页 |
| ·L-异亮氨酸的提取与精制 | 第21-2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2-25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 第一章 L-异亮氨酸定性定量的测定 | 第25-37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 ·主要溶液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发酵液的预处理 | 第27页 |
| ·纸层析法定性测定L-异亮氨酸 | 第27页 |
| ·L-异亮氨酸的定量测定 | 第27-29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 ·纸层析法对发酵液L-异亮氨酸的定性测定 | 第29-31页 |
| ·纸层析—色斑洗脱比色法测定L-异亮氨酸的含量 | 第31-33页 |
| ·HPLC-OPA测定L-异亮氨酸的含量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二章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 第37-51页 |
| ·前言 | 第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40页 |
| ·菌种 | 第37-38页 |
|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 ·培养基(g/L) | 第38-39页 |
| ·相关溶液 | 第39-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3页 |
| ·Bf420菌体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0页 |
| ·菌浓的测定 | 第40页 |
| ·单细胞悬浮液的制备 | 第40页 |
| ·菌种复合诱变 | 第40-41页 |
| ·营养缺陷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41-42页 |
| ·抗α-AB结构类似物突变菌株的选育 | 第42页 |
| ·高产L-异亮氨酸菌株的筛选 | 第42-43页 |
| ·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43页 |
| ·分析方法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 ·绘制菌体生长曲线 | 第43-44页 |
| ·对数生长后期菌浓的测定 | 第44-45页 |
| ·复合诱变条件的选择 | 第45-46页 |
| ·营养缺陷型的选育 | 第46-48页 |
| ·抗性菌株的选育 | 第48-49页 |
| ·BM2610遗传稳定性的测定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苏氨酸脱水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 第51-67页 |
| ·前言 | 第5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1-53页 |
| ·菌种和质粒 | 第51-52页 |
| ·酶和主要试剂 | 第52页 |
|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 ·培养基(g/100mL) | 第52-53页 |
| ·相关溶液 | 第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60页 |
| ·大肠杆菌ilvA的克隆 | 第53-55页 |
| ·重组质粒pET-28a-ilvA的构建 | 第55-57页 |
| ·大肠杆菌ilvA基因在BM2610中的表达 | 第57-59页 |
| ·检测ilvA基因在黄色短杆菌BM2610中的表达 | 第59-60页 |
| ·重组蛋白(ilvA)的表达对黄色短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 | 第6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 ·苏氨酸脱水酶基因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60页 |
| ·重组质粒pET-28a-ilvA的构建 | 第60-62页 |
| ·转化子BM2610-ilvA质粒电泳结果 | 第62页 |
| ·鉴定转化子BM2610-ilvA | 第62-63页 |
| ·检测ilvA基因在黄色短杆菌BM2610中的表达 | 第63-65页 |
| ·ilvA基因的表达对黄色短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 | 第65页 |
| ·小结与分析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1页 |
|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 ·建立了快速测定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含量的方法 | 第67页 |
| ·以黄色短杆菌Bf420为出发菌株,通过诱变成功选育出一株多标记突变株BM2610(Met~-+α-AB~r) | 第67页 |
| ·ilv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以及对工程菌产酸的影响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个人简历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