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电针调整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及其对SCN内PER1蛋白稳定性调控作用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第4-5页
目录第5-7页
前言第7-9页
实验研究第9-30页
 1 电针调整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节律紊乱再同步的时相特征研究第9-24页
   ·实验材料第9页
   ·实验方法第9-11页
   ·实验结果第11-23页
     ·在LD条件下各个时相点各组动物自发活动的昼夜节律第11-12页
     ·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条件下,各个时相点各组动物的平均漂移时间第12-15页
     ·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条件下,各时相点各组动物的平均活动量第15-16页
     ·各时间点各组导引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节律再同步所需时间的差异第16-21页
     ·各个时间点电针调节金黄地鼠自发活动量的差异第21-23页
   ·小结第23-24页
 2 电针对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后SCN内PER蛋白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第24-30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26页
   ·实验结果第26-29页
     ·在ZT12电针调整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节律紊乱再同步的金黄地鼠SCN内PER1蛋白表达量的研究第26-27页
     ·在ZT12针刺调整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节律紊乱再同步的金黄地鼠SCN内CKIε表达量的研究第27-28页
     ·在ZT12电针调整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节律紊乱再同步的金黄地鼠SCN内PER1蛋白磷酸化水平的研究第28-29页
   ·小结第29-30页
讨论第30-38页
 1 传统中医学对节律的理解第30-31页
 2 针刺对节律的调整作用第31-32页
 3 针剌处方与时相点选择的依据第32-33页
 4 电针调整金黄地鼠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节律紊乱再同步的时相特征研究第33-34页
 5 电针对模拟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节律紊乱的金黄地鼠SCN内PER蛋白稳定性调控作用的研究第34-38页
   ·核心钟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节律紊乱产生疾病的核心机制第34-35页
   ·调整节律紊乱的关键是重置生物钟,核心钟基因Per基因调控节律的作用取决于PER蛋白的稳定性第35页
   ·电针对模拟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的金黄地鼠SCN内PER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第35-36页
   ·电针对模拟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的金黄地鼠SCN内CKIε表达量的影响第36页
   ·电针对模拟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的金黄地鼠SCN内PER1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第36-38页
结论第38-39页
问题与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附件一 综述第44-48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件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拟行气化瘀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灸康复治疗5.12地震骨折伤员内固定术后功能障碍的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