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受益权法律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2章 行政受益权概述 | 第14-21页 |
| ·行政受益权的内涵 | 第14-17页 |
| ·行政受益权的概念 | 第14-15页 |
| ·行政受益权的性质 | 第15-17页 |
| ·行政受益权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取向 | 第17页 |
| ·行政受益权的历史发展 | 第17-19页 |
| ·权利的产生 | 第17-18页 |
| ·行政权的积极发展 | 第18页 |
| ·行政受益权的起源 | 第18-19页 |
| ·行政受益权的特征和分类 | 第19-21页 |
| ·行政受益权的特征 | 第19页 |
| ·行政受益权的分类 | 第19-21页 |
| 第3章 行政受益权的法律关系与主要内容 | 第21-26页 |
| ·行政受益权的法律关系 | 第21-23页 |
| ·主体 | 第21-22页 |
| ·客体 | 第22-23页 |
| ·内容 | 第23页 |
| ·行政受益权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 ·行政相对人权利 | 第23-24页 |
| ·行政受益权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第4章 行政受益权的理论基础和与相关权利关系 | 第26-32页 |
| ·行政受益权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 ·行政受益权的法律渊源 | 第26-28页 |
| ·行政受益权的行政法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 ·行政受益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 | 第30-32页 |
| ·行政受益权与私权 | 第30页 |
| ·行政受益权与给付行政 | 第30-31页 |
| ·行政受益权与生存权 | 第31-32页 |
| 第5章 行政受益权的实现及热点问题分析 | 第32-40页 |
| ·行政受益权的实现 | 第32-33页 |
| ·行政受益权的实现方式 | 第32页 |
| ·行政受益权实现的阶段 | 第32-33页 |
| ·行政受益权实现的法律建构 | 第33-36页 |
| ·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 | 第33-35页 |
| ·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 | 第35-36页 |
| ·行政强制法草案 | 第36页 |
| ·行政受益权实现三类热点问题分析 | 第36-40页 |
| ·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受益权保护 | 第36-37页 |
| ·失地农民行政受益权保护 | 第37-38页 |
| ·高校学生行政受益权保护 | 第38-40页 |
| 第6章 行政受益权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 第40-49页 |
| ·我国行政受益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0-42页 |
| ·社会重视不足 | 第40页 |
| ·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 | 第40-41页 |
| ·具体法律规定的缺失 | 第41页 |
| ·救济制度不完善 | 第41-42页 |
| ·服务型政府构建下行政受益权保护的完善 | 第42-49页 |
| ·转变执政理念,重视公民权保护 | 第42-43页 |
| ·健全相关立法 | 第43-45页 |
| ·完善行政受益权救济制度 | 第45-47页 |
| ·其他对策探讨 | 第47-49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49-51页 |
| ·行政受益权研究顺应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趋势 | 第49页 |
| ·行政受益权研究有利于完善行政相对方权利保护 | 第49页 |
| ·行政受益权研究能促进服务型政府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