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外交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一、国外关于公共外交的研究 | 第11-15页 |
二、国内关于公共外交的研究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公共外交的理论概述 | 第20-25页 |
第一节 公共外交的概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公共外交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公共外交的主要行为方式 | 第22-23页 |
第四节 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意义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 | 第25-38页 |
第一节 中国公共外交溯源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中国公共外交的实施体制与主要承担者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当代中国公共外交的探索与实践 | 第28-38页 |
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 第28-31页 |
二、国家形象宣传片 | 第31-32页 |
三、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 | 第32-34页 |
四、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 第34-36页 |
五、灾难治理中的公共外交活动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 第38-48页 |
第一节 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 | 第38-41页 |
一、外部国际舆论环境的挑战 | 第38-39页 |
二、公信力下降的挑战 | 第39-40页 |
三、互联网兴起带来的挑战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中国公共外交的自身局限 | 第41-43页 |
一、实施主体单一 | 第41-42页 |
二、缺乏有效沟通的能力 | 第42页 |
三、传播内容缺乏吸引力 | 第42-43页 |
四、受众定位不清晰 | 第43页 |
第三节 关于加强中国公共外交的政策建议 | 第43-48页 |
一、公共外交行为主体多元化 | 第43-44页 |
二、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 第44-45页 |
三、提高有效沟通能力 | 第45-46页 |
四、增强传播内容吸引力 | 第46页 |
五、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