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政府的责任分工--瑞典和中国的儿童福利的比较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17页 |
一、选题来源 | 第12-13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 儿童福利 | 第13-14页 |
(二) “家庭化”与“去家庭化” | 第14-15页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7-21页 |
一、家庭责任为主的儿童福利政策 | 第17-18页 |
二、政府责任为主的儿童福利政策 | 第18-20页 |
三、比较视角下的儿童福利研究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瑞典和中国的儿童福利政策的比较 | 第21-34页 |
一、儿童福利发展阶段与制度框架的对比分析 | 第21-26页 |
(一) 儿童福利的发展阶段 | 第21-23页 |
(二) 儿童福利的制度框架 | 第23-26页 |
二、儿童福利内容的对比分析 | 第26-31页 |
(一) 父母保险 | 第26-28页 |
(二) 政府出资的托育服务 | 第28-30页 |
(三) 儿童照顾的现金津贴 | 第30-31页 |
三、儿童财政支出规模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四、与儿童福利相关的妇女福利的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一) 瑞典与儿童福利相关的妇女福利 | 第32页 |
(二) 中国儿童福利中的妇女福利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政府与家庭责任分工的差异及原因 | 第34-43页 |
一、瑞典政府与家庭责任分工的特点 | 第35页 |
二、中国政府与家庭责任分工的特点 | 第35-36页 |
三、原因分析 | 第36-43页 |
(一) 经济因素 | 第36-37页 |
(二) 人口因素 | 第37-40页 |
(三) 政治因素 | 第40-41页 |
(四) 价值观因素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3-45页 |
一、小结 | 第43页 |
二、完善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几点思考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