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萤石资源与选矿技术概况 | 第10-14页 |
·萤石资源及矿物性质 | 第10页 |
·萤石选矿技术 | 第10-14页 |
·金云母资源与选矿技术概况 | 第14-15页 |
·金云母资源及其矿物 | 第14页 |
·硅酸盐调整剂 | 第14-15页 |
·金属阳离子对矿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15-18页 |
·金属阳离子对矿物的影响 | 第15-16页 |
·机理研究 | 第16-18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试样、药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试验样品的制备 | 第19-20页 |
·纯矿物的制备 | 第19页 |
·实际矿石样品制备 | 第19-20页 |
·药剂及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试验药剂 | 第20页 |
·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浮选试验 | 第21-2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法(XRD) | 第22页 |
·表面扫描电镜分析法 | 第22页 |
·表面动电位测试分析法 | 第22页 |
·红外光谱分析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萤石与金云母的浮选行为研究 | 第24-39页 |
·捕收剂对萤石、金云母可浮性的影响 | 第24-28页 |
·油酸钠体系下矿物的浮选行为 | 第24-25页 |
·BHA体系下矿物的浮选行为 | 第25-27页 |
·十二胺体系下矿物的浮选行为 | 第27-28页 |
·油酸钠体系下,难免金属离子对萤石、金云母可浮性的影响 | 第28-34页 |
·Mg~(2+)对萤石和金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28-29页 |
·Ca~(2+)对萤石和金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29-30页 |
·Al~(3+)对萤石和金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30-32页 |
·Fe~(3+)对萤石和金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32-33页 |
·Al~(3+)、Fe~(3+)浓度对萤石和金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33-34页 |
·油酸钠体系下,调整剂对经Al~(3+)、Fe~(3+)作用的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草酸 | 第34-35页 |
·氟化钠 | 第35-36页 |
·硫化钠 | 第36-37页 |
·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含铍萤石矿石试验研究 | 第39-49页 |
·铍矿资源及选矿技术 | 第39-42页 |
·铍的性质及其应用 | 第39页 |
·铍矿种类及其性质 | 第39-41页 |
·含铍矿矿石选矿技术概况 | 第41-42页 |
·实际矿石工艺矿物学 | 第42-46页 |
·化学成分 | 第42页 |
·矿石物相组成 | 第42页 |
·主要矿物特征及嵌布关系 | 第42-46页 |
·实际矿石选矿试验 | 第46-48页 |
·磨矿细度试验 | 第46页 |
·浮选试验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药剂与萤石、金云母表面作用机理研究 | 第49-61页 |
·矿物的晶体结构及其表面电性 | 第49-51页 |
·萤石晶体结构 | 第49-50页 |
·金云母晶体结构 | 第50-51页 |
·萤石和金云母动电位与pH值的关系 | 第51页 |
·油酸钠在矿物表面作用机理研究 | 第51-53页 |
·油酸钠的溶液化学 | 第51-52页 |
·油酸钠对萤石和金云母动电位的影响 | 第52-53页 |
·难免金属离子对萤石和金云母电位的影响 | 第53-55页 |
·Fe~(3+)、Al~(3+)存在时,硫化钠对萤石和金云母作用机理研究 | 第55-57页 |
·硫化钠的φ-pH图 | 第55-56页 |
·硫化钠对萤石和金云母表面动电位的影响 | 第56-5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60页 |
·萤石的红外光谱图 | 第57-58页 |
·金云母的红外光谱图 | 第58-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