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适宜性技术评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环境问题 | 第8页 |
| ·建筑与资源 | 第8-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 第10-11页 |
|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路线和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路线 | 第14-15页 |
| ·问题域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研究与绿色办公建筑 | 第16-28页 |
| ·建筑与气候研究 | 第16-20页 |
| ·气候区划 | 第16-17页 |
| ·中国夏热冬冷气候区与建筑 | 第17-20页 |
| ·办公建筑探讨 | 第20-22页 |
| ·办公建筑的特点 | 第20-21页 |
| ·办公建筑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 ·绿色办公建筑的发展及特点 | 第22-27页 |
| ·发展沿革与趋势 | 第22-24页 |
|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的发展特点 | 第24-25页 |
| ·绿色办公建筑的发展障碍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绿色办公建筑适宜性技术 | 第28-53页 |
| ·夏热冬冷地区适宜性技术 | 第28-48页 |
| ·适宜技术相关概念 | 第28-29页 |
| ·夏热适宜技术 | 第29-32页 |
| ·冬冷适宜技术 | 第32-36页 |
| ·绿色建筑的其他适宜应用技术 | 第36-48页 |
|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适宜性设计策略 | 第48-52页 |
| ·问卷调查 | 第49页 |
| ·设计策略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基于价值工程和生态足迹的技术适宜性评估 | 第53-65页 |
| ·价值工程相关理论 | 第53-55页 |
| ·价值工程的含义 | 第53-54页 |
| ·价值工程在绿色办公建筑评估中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54-55页 |
| ·生态足迹法相关理论 | 第55-57页 |
| ·生态足迹的概念 | 第55页 |
| ·生态足迹的具体操作步骤 | 第55-56页 |
| ·生态足迹的意义 | 第56-57页 |
| ·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论 | 第57-59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 第57页 |
| ·多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 第57-59页 |
| ·技术的适宜性评估 | 第59-64页 |
| ·技术描述 | 第59页 |
| ·适宜性分析 | 第59-63页 |
| ·工程实例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绿色办公建筑的运营管理及政府导向性 | 第65-69页 |
| ·运营管理 | 第65-66页 |
| ·政府导向性 | 第66-69页 |
| ·强制管理措施 | 第66-67页 |
| ·技术鼓励措施 | 第67页 |
| ·经济激励措施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附录A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指标 | 第74-75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