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高温后叠层橡胶支座串联体系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引言第11-13页
   ·基础隔震技术及结构抗火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第15页
   ·课题的来源第15页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5-17页
     ·研究目标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结构抗火热力学理论和高温下结构材料特性第17-31页
   ·建筑结构抗火基本概念第17-20页
     ·建筑结构抗火基本理论第17页
     ·建筑结构抗火边界条件第17-18页
     ·建筑结构抗火不同表面介质热传递系数第18-20页
   ·高温下结构材料特性第20-23页
     ·高温下常用钢板的物理特性第20-23页
   ·高温下钢板的力学性能第23-27页
     ·试验方法和设备第23-24页
     ·高温下钢板的强度第24-25页
     ·高温下钢板的弹性模量第25-26页
     ·泊松比第26页
     ·钢材的高温蠕变与松弛第26-27页
     ·高温下钢材接触面的摩擦系数第27页
   ·高温过火冷却后钢材的力学性能第27-28页
     ·表观特征及影响机理第27-28页
   ·橡胶物理力学性能第28页
     ·橡胶物理性能第28页
     ·橡胶的种类第28页
   ·温度对橡胶性能的影响第28-31页
     ·温度对固态橡胶的影响第28-29页
     ·温度对常用橡胶的影响第29页
     ·压力对常用橡胶的影响第29-31页
第3章 高温下叠层橡胶支座的热力学分析和温度场理论推导第31-43页
   ·建模与计算第31-33页
     ·计算理论第31页
     ·建模与计算第31-33页
   ·算例分析第33-39页
     ·圆形截面的叠层橡胶支座第33-37页
     ·矩形截面的叠层橡胶支座第37-39页
   ·高温下叠层橡胶支座热力学分析结论第39页
   ·温度场理论研究第39-43页
     ·叠层橡胶支座温度场第40-43页
第4章 高温后叠层橡胶支座串联体系有限元模拟第43-51页
   ·引言第43页
   ·分析方法及计算参数的确定第43-44页
     ·静力分析第43页
     ·计算模型和参数的确定第43-44页
     ·高温和外力对串联体系的作用的模拟第44页
   ·高温后叠层橡胶支座串联体系模拟结果第44-50页
     ·高温和外力分别作用后串联体系变形第44页
     ·高温和外力分别作用后串联体系位移塑性铰模拟第44-45页
     ·高温和外力分别作用后串联体系应力集中部位模拟第45页
     ·高温和外力分别作用后串联体系的应力强度第45-46页
     ·高温和外力分别作用后串联体系主应力第46页
     ·高温和外力分别作用后串联体系竖向伸缩范围第46-47页
     ·高温和外力分别作用后串联体系X向位移第47-48页
     ·高温和外力分别作用后串联体系弹性应变第48页
     ·高温和外力分别作用后串联体系剪应力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第5章 高温后叠层橡胶支座串联体系试验研究第51-65页
   ·试件制作第51-52页
     ·叠层橡胶支座设计与制作第51-52页
   ·悬臂柱制作第52-53页
   ·试验设备介绍第53-57页
     ·试验概况第53-55页
     ·加热过程第55-56页
     ·试验装置第56页
     ·加载制度第56-57页
     ·测量方案第57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7-64页
     ·串联体系开裂及破坏形态第57-59页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第59页
     ·滞回特性第59-62页
     ·位移延性系数第62-63页
     ·水平刚度第63页
     ·水平极限变形能力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66页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A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页
附录B 攻读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T-SRAM设计及其刷新时钟电路的改进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加固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