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二、研究相关动态 | 第12-18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第一章 中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变迁 | 第21-35页 |
第一节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关概念 | 第21-25页 |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含义及起源 | 第21-24页 |
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界定 | 第24页 |
三、村级集体经济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和评价 | 第25-35页 |
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 | 第25-29页 |
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评价 | 第29-35页 |
第二章 右江河谷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制度障碍及其影响 | 第35-51页 |
第一节 中平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意义 | 第36-42页 |
一、中平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 第37-39页 |
二、中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义 | 第39-42页 |
第二节 中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制度障碍 | 第42-46页 |
一、村级集体经济产权不明晰 | 第42-43页 |
二、行政组织与经济组织不分 | 第43-44页 |
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待完善 | 第44页 |
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缺位 | 第44-45页 |
五、集体经济利益主体不明确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组织制度障碍的影响 | 第46-51页 |
一、产权不明晰致使农民的收益权缺失 | 第46-47页 |
二、集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发展后劲趋弱 | 第47页 |
三、缺乏关注重视致使集体经济发展环境缺失 | 第47页 |
四、集体经济组织缺位致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缺失 | 第47-48页 |
五、兴建基础设施和发展公共事业资金不足 | 第48-49页 |
六、集体经济组织缺位使集体经济种类单一、产值有限 | 第49-50页 |
七、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 第50-51页 |
第三章 以组织制度创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 第51-72页 |
第一节 制度及其创新相关理论 | 第51-62页 |
一、制度及其功能 | 第51-54页 |
二、产权制度和经济组织 | 第54-58页 |
三、创新、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 | 第58-61页 |
四、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的关系 | 第61-62页 |
第二节 中平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 第62-65页 |
一、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可能性 | 第62-64页 |
二、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必然性 | 第64-65页 |
第三节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层面 | 第65-72页 |
一、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是前提 | 第65-66页 |
二、设立科学的经济组织是必须 | 第66-68页 |
三、构建健全的治理结构是手段 | 第68页 |
四、创新经济管理体制是要求 | 第68-69页 |
五、创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是补充 | 第69-70页 |
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是保证 | 第70-72页 |
第四章 中平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推及右江河谷地区 | 第72-78页 |
第一节 渐进式制度创新方式中的"实验推广"模式 | 第72-73页 |
一、渐进式制度创新和激进式制度创新 | 第72页 |
二、渐进式制度创新方式中的"试验推广"模式 | 第72-73页 |
第二节 中平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试验"推广至右江河谷地区 | 第73-78页 |
一、右江河谷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74-76页 |
二、以中平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为实验推广至右江河谷地区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