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水平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页 |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16页 |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 | 第16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公共产品的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概述 | 第22-23页 |
·城乡二元经济理论概述 | 第23-24页 |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理论概述 | 第24-25页 |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偿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 第25-31页 |
·典型国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 第25-28页 |
·德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25-26页 |
·日本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26-28页 |
·两国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作用比较 | 第28-29页 |
·国外经验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29-31页 |
·明确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 | 第29-30页 |
·财政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 | 第30-31页 |
3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对农民的补偿核算 | 第31-42页 |
·概念界定与指标选取 | 第31-32页 |
·核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32-34页 |
·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核算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国家财政对农民的补偿核算 | 第37-42页 |
·财政补偿的原理 | 第37页 |
·财政补偿的时点 | 第37-38页 |
·财政补偿的方式 | 第38-42页 |
4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评估及适度水平确定 | 第42-56页 |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水平 | 第42-43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测定模型 | 第43页 |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测定 | 第43-52页 |
·测定生存保障线法 | 第44-46页 |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法 | 第46-50页 |
·农村养老保险金财政负担比较 | 第50-52页 |
·新农保对社保水平的作用分析 | 第52-56页 |
5 提高农村社会保险水平的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平衡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投入 | 第56-57页 |
·树立城乡公平协调发展的执政理念 | 第56页 |
·加大对新农保的财政投入力度 | 第56-57页 |
·完善新农保的制度设计 | 第57-60页 |
·加快农村养老保险的立法进程 | 第57页 |
·提高新农保的基金管理水平 | 第57-58页 |
·构建各级财政补贴的资金保障机制 | 第58页 |
·强化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意识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