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微孢子虫概述 | 第16-17页 |
·微孢子虫的分类与进化地位 | 第17-18页 |
·纺锤剩体的研究 | 第18-30页 |
·纺锤剩体的发现和形态 | 第19-22页 |
·纺锤剩体的功能 | 第22-27页 |
·纺锤剩体的起源与进化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30-34页 |
·研究背景 | 第3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家蚕微孢子虫纺锤剩体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转录特征 | 第34-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40页 |
·基因组序列 | 第34页 |
·试剂和耗材 | 第34-35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35页 |
·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 第35-36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36-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家蚕微孢子虫纺锤剩体相关基因 | 第40页 |
·家蚕微孢子虫纺锤剩体的铁硫簇组装 | 第40-45页 |
·家蚕微孢子虫纺锤剩体蛋白质的转运 | 第45-46页 |
·家蚕微孢子虫纺锤剩体相关基因共线性分析 | 第46页 |
·家蚕微孢子虫纺锤剩体相关基因的转录特征 | 第46-5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0-54页 |
第四章 家蚕微孢子虫纺锤剩体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 | 第54-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62页 |
·生物实验材料 | 第54页 |
·基因序列分析软件 | 第54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54-5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6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56-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76页 |
·家蚕微孢子虫的纯化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62页 |
·家蚕微孢子虫纺锤剩体相关基因TA克隆 | 第62-64页 |
·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型热激蛋白70(NbmtHsp70)的序列分析 | 第64-67页 |
·家蚕微孢子虫半胱氨酸脱硫酶(NbNfs)的序列分析 | 第67-70页 |
·家蚕微孢子虫转位酶Tom40(NbTom40)的序列分析 | 第70-74页 |
·家蚕微孢子虫核苷转运蛋白(NbNTT1)的序列分析 | 第74-7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6-80页 |
第五章 家蚕微孢子虫纺锤剩体相关蛋白在酿酒酵母的定位分析 | 第80-9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0-84页 |
·载体和菌株 | 第80页 |
·分析的工具软件 | 第80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80-8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1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81-8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4-91页 |
·线粒体型导肽序列和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84-87页 |
·酿酒酵母表达载体构建 | 第87-88页 |
·酿酒酵母诱导表达 | 第88-9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91-94页 |
第六章 NbNTT1、NbIscU、NbNfs和NbmtHsp70在家蚕微孢子虫的免疫定位 | 第94-1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4-100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94页 |
·主要试剂 | 第94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94-9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6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96-10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10页 |
·重组表达质粒构建 | 第100-101页 |
·重组质粒原核表达 | 第101-102页 |
·原核表达产物的纯化及其抗血清制备 | 第102-104页 |
·Western blotting | 第104-107页 |
·NbNTT1、NbIscU、NbNfs和NbmtHsp70的亚细胞定位 | 第107-11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0-114页 |
第七章 综合与结论 | 第114-118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6页 |
附录 | 第126-132页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参研课题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