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以宝天高速公路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1页 |
·本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我国西北地区边坡生态防护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人的因素 | 第18页 |
·环境条件因素 | 第18-19页 |
·其他因素 | 第19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本论文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文献检索、资料搜集 | 第20页 |
·实际调研 | 第20页 |
·对比研究 | 第20页 |
·系统整理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边坡生态防护理论体系 | 第21-33页 |
·边坡生态防护理论概述 | 第21页 |
·边坡生态防护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边坡的分类、破坏类型及防护类型 | 第22-26页 |
·边坡分类 | 第22-23页 |
·边坡破坏类型 | 第23-24页 |
·边坡防护类型 | 第24-26页 |
·边坡生态防护功能 | 第26-28页 |
·固土保水功能 | 第26-27页 |
·优化生态系统功能 | 第27页 |
·创造现代舒适公路空间 | 第27页 |
·宣传品牌,提升文化品位 | 第27页 |
·有利于推动相关工程技术发展 | 第27-28页 |
·生态防护理论体系 | 第28-32页 |
·土壤及土壤肥料学理论 | 第28-29页 |
·植物生理学理论 | 第29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9-30页 |
·景观设计学理论 | 第30页 |
·传统文化建设理论 | 第30-31页 |
·边坡植物固土力学理论 | 第31页 |
·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体系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宝天高速公路基本概况 | 第33-36页 |
·建设背景与区位分析 | 第33页 |
·环境概况 | 第33-34页 |
·地形地貌 | 第33页 |
·气候水文 | 第33页 |
·生态植被 | 第33-34页 |
·人文地理 | 第34页 |
·宝天高速公路边坡立地条件 | 第34页 |
·宝天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原则 | 第34-36页 |
·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原则 | 第34页 |
·节奏与统一原则 | 第34-35页 |
·生态与低碳原则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边坡生态植被调查与分析研究 | 第36-41页 |
·边坡植被调查结果 | 第36-37页 |
·边坡生态植被搭配模式分析 | 第37-38页 |
·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选择 | 第38-40页 |
·植物选择原则 | 第38页 |
·边坡植物选择 | 第38-39页 |
·植物选择注意问题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边坡条件、防护措施与植被关系研究 | 第41-47页 |
·边坡条件与防护措施 | 第41-43页 |
·边坡条件对植被的影响 | 第43页 |
·边坡防护措施 | 第43-46页 |
·土木格栅固土防护技术 | 第43-45页 |
·客土喷播技术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边坡生态防护与景观设计 | 第47-51页 |
·边坡景观设计 | 第47-48页 |
·宝天高速边坡景观设计思路 | 第47-48页 |
·宝天高速边坡景观设计特点 | 第48页 |
·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与景观设计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51-52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