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comet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COMET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现有技术与问题 | 第15-24页 |
·前端技术 | 第15页 |
·分布式技术及问题 | 第15-19页 |
·分布式通信技术 | 第15-16页 |
·分布式系统范型 | 第16-18页 |
·框架分布式方案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主流框架分析 | 第19-22页 |
·Echo2 框架 | 第19-20页 |
·GWT 框架 | 第20页 |
·BackBase 框架 | 第20-21页 |
·Dojo and cometd 框架 | 第21-22页 |
·Comet 框架设计面临的问题 | 第22页 |
·总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程序并发模型的研究 | 第24-41页 |
·并发模型概述 | 第24-25页 |
·研究的问题与动机 | 第25-26页 |
·JAVA 并发模型的评估 | 第26-34页 |
·线程的映射方式 | 第26-27页 |
·模型性能过度依赖平台 | 第27-29页 |
·多核环境线程迁移性能损耗大 | 第29-31页 |
·多核环境伸缩性差 | 第31-34页 |
·并发模型的改进策略 | 第34-40页 |
·语言的选择分析 | 第37-40页 |
·选择 Erlang 的原因 | 第40页 |
·总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架构设计 | 第41-55页 |
·概述 | 第41-43页 |
·架构设计的意义 | 第41-42页 |
·架构的内容与设计方法 | 第42-43页 |
·架构设计的问题与动机 | 第43页 |
·架构风格设计 | 第43-48页 |
·架构特征的抽象 | 第43-44页 |
·架构风格的比较 | 第44-46页 |
·SPIAR 架构风格的提出 | 第46-48页 |
·架构元素与架构视图 | 第48-52页 |
·数据、连接、处理单元 | 第48-50页 |
·架构视图 | 第50-52页 |
·总结 | 第52-55页 |
第五章 框架功能设计 | 第55-78页 |
·框架设计问题与动机 | 第55页 |
·系统的功能目标 | 第55-56页 |
·通信方式与协议 | 第56-63页 |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 | 第56-59页 |
·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 第59-62页 |
·通信协议 | 第62-63页 |
·系统整体结构 | 第63-65页 |
·链接模块设计 | 第65-69页 |
·工作内容 | 第65-66页 |
·CometD方案及优缺点 | 第66-67页 |
·改进的方案 | 第67-69页 |
·消息路由设计 | 第69-73页 |
·工作内容 | 第69页 |
·CometD 方案及优缺点 | 第69-71页 |
·改进的方案 | 第71-73页 |
·事件机制设计 | 第73-76页 |
·工作内容 | 第73页 |
·CometD 方案 | 第73-74页 |
·替换方案 | 第74-76页 |
·容错机制设计 | 第76-78页 |
·远程错误处理机制 | 第76-77页 |
·捕获进程退出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性能对比测试 | 第78-83页 |
·测试目的 | 第78页 |
·测试环境 | 第78-79页 |
·测试描述与数据 | 第79-81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工作总结 | 第83-84页 |
·主要贡献 | 第83页 |
·不足之处 | 第83-84页 |
·未来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