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bn1和cao突变基因的对比分析及CAO基因的分子定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8-34页
 一、光合作用遗传研究理想的模式材料----莱茵衣藻第8-20页
   ·莱茵衣藻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第11-12页
   ·莱茵衣藻的生活环境及其细胞结构第12-14页
   ·莱茵衣藻的生活史第14-18页
   ·衣藻在遗传学研究领域的优越性第18-19页
   ·莱茵衣藻的单亲遗传性质第19-20页
 二、 叶绿素b 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遗传控制第20-34页
   ·叶绿素b 及其结构第22页
   ·叶绿素b 的生物合成途径第22-34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34-54页
 一、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34-45页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4-35页
   ·实验材料第35-37页
     ·莱茵衣藻品系表型以及来源第35-36页
     ·实验中所用质粒第36页
     ·BAC 克隆第36-37页
     ·主要试剂第37页
   ·实验方法第37-45页
     ·莱茵衣藻品系的培养第37页
     ·生化分析第37-38页
     ·莱茵衣藻cbnI 突变株的荧光检测法第38页
     ·莱茵衣藻核酸实验第38-40页
     ·莱茵衣藻的电击法转化第40-41页
     ·转化子PCR 检测第41-42页
     ·莱茵衣藻的遗传分析--四分子分析及随机分析第42页
     ·DNA 的点杂交第42-43页
     ·CAO 基因和cbn1 基因的序列对比分析第43-45页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5-54页
   ·转化复性实验第45-47页
     ·用电击法转化莱茵衣藻的转化结果第45页
     ·PCR 检测结果第45-46页
     ·转化子荧光检测结果第46-47页
     ·转化子光合色素成分测定分析结果第47页
   ·莱茵衣藻的遗传分析结果第47-50页
     ·随机分析实验结果第47-49页
     ·四分子分析实验结果第49-50页
   ·CAO 基因与CBN1 基因位点BAC 克隆的点杂交第50-52页
     ·CBN1 基因的位点及所购BAC 克隆的具体位点第50页
     ·探针的制备第50-51页
     ·探针杂交结果第51-52页
   ·CAO 和cnn1 基因的RT-PCR 及测序对比结果第52-54页
     ·RT-PCR第52-53页
     ·测序第53-54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54-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8页
附录1.BAC 克隆的序号及其遗传分子标记第68-69页
附录2.莱茵衣藻CAO 基因序列和c6111 突变基因序列第69-72页
附录3.荧光检测照片第72-73页
附录4.培养基的配制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介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Nfr-4突变株的突变性质分析
下一篇:鸡脂肪分化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抗体制备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