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48页 |
| 1. 光合作用遗传研究理想的模式材料----莱茵衣藻 | 第10-17页 |
| ·模式材料——衣藻 | 第11-16页 |
| ·莱茵衣藻的单亲遗传性质 | 第16-17页 |
| 2、定量PCR技术简介 | 第17-22页 |
| 3、莱茵衣藻基因组计划 | 第22-23页 |
| 4. 启动子 | 第23-25页 |
| ·启动子功能和结构研究的策略 | 第24页 |
| ·组成型启动子的功能和结构特征 | 第24-25页 |
| ·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的功能和结构 | 第25页 |
| ·诱导型启动子的功能和结构 | 第25页 |
| 5、类胡萝卜素 | 第25-48页 |
| ·类胡萝卜素色素的理化特点 | 第26-28页 |
| ·类胡萝卜素色素的生理特性 | 第28-35页 |
| ·类胡萝卜素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 第35-36页 |
| ·影响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因子 | 第36-38页 |
| ·莱茵衣藻类胡萝卜素形成途径的研究 | 第38-48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8-69页 |
| 1.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48-54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4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54-69页 |
| ·莱茵衣藻总DNA和RNA的提取 | 第54-55页 |
| ·对莱茵衣藻野生型CC-137 和突变株Nfr-4 的达草灭抗性检测 | 第55页 |
| ·在混合营养条件下对对莱茵衣藻野生型CC-137 和突变株Nfr-4 进行生长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 ·对莱茵衣藻野生型CC-137 和突变株Nfr-4 的总有色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色的分析 | 第56-57页 |
| ·反相-HPLC 检测莱茵衣藻Nfr-4 突变株与野生型CC-137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 | 第57-61页 |
| ·启动子的PCR克隆以及突变性质分析 | 第61-66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的Pds 基因mRNA 表达水平的差异 | 第66-69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69-75页 |
|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与生长曲线之间的关系 | 第69-70页 |
| ·莱茵衣藻突变株Nfr-4的达草灭抗性以及八氢番茄红素的积累与动子突变的关系 | 第70-72页 |
| ·莱茵衣藻突变株Nfr-4启动子的突变促进Pds基因的表达 | 第72-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 附录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作者简介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