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商约谈判--以1902年盛宣怀主持的中英商约谈判为个案考察
| 论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5页 |
| 绪论 | 第15-22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 二、关于本课题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 | 第16-19页 |
| 三、本研究主要依靠的史料及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 | 第19-22页 |
| 第一节 中英商约谈判之缘起 | 第22-46页 |
| 一、中英商务长期争执的问题 | 第22-33页 |
| 二、1899年中英裁厘加税谈判 | 第33-40页 |
| 三、1902年中英商约谈判之缘起 | 第40-46页 |
| 第二节 中方议约大臣盛宣怀及中方议约体制 | 第46-59页 |
| 一、清廷任命盛宣怀为商税事务大臣主持中英商约谈判 | 第46-53页 |
| 二、盛宣怀组建中方谈判班子 | 第53-56页 |
| 三、中方议约体制 | 第56-59页 |
| 第三节 英方议约代表及其议约目标 | 第59-63页 |
| 一、英方议约代表 | 第59-61页 |
| 二、英方议约目标 | 第61-63页 |
| 第四节 中英商约谈判的过程和焦点 | 第63-74页 |
| 一、中英商约谈判的内容和过程 | 第63-69页 |
| 二、裁厘加税成为中英商约谈判的焦点 | 第69-74页 |
| 第五节 中国内部围绕裁厘加税的冲突 | 第74-94页 |
| 一、盛宣怀的裁厘加税目标所代表的中央利益 | 第74-81页 |
| 二、张之洞代表的地方利益——中央与地方督抚的矛盾 | 第81-87页 |
| 三、盛宣怀受到张之洞的掣肘 | 第87-91页 |
| 四、清廷中央对盛宣怀的制约 | 第91-94页 |
| 第六节 中英谈判桌上关于裁厘加税的议商 | 第94-131页 |
| 一、加税额度和完全裁厘之争 | 第94-117页 |
| 二、盐卡、土药卡存撤之争 | 第117-122页 |
| 三、裁厘加税的艰难达成 | 第122-128页 |
| 四、关于裁厘加税的思考 | 第128-131页 |
| 第七节 其他要目之议谈 | 第131-151页 |
| 一、内港行轮权之争 | 第131-143页 |
| 二、米谷出口之争 | 第143-151页 |
| 结语 中英商约谈判的思考 | 第151-15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5-160页 |
| 后记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