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四桥斜拉拱桥边跨主梁受力性能与横向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概述 | 第8页 |
·本文的工程背景与研究对象 | 第8-12页 |
·桥梁概况 | 第8-10页 |
·主要研究对象 | 第10-12页 |
·分析理论与方法综述 | 第12-24页 |
·箱形梁的受力特点及分析方法 | 第12-18页 |
·箱形梁的横向受力分析 | 第18-19页 |
·用有限元法进行箱梁分析 | 第19-22页 |
·箱梁的空间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评判指标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宗旨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与受力分析 | 第26-50页 |
·概述 | 第26页 |
·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坐标系的建立 | 第26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荷载计算 | 第28-29页 |
·实体模型计算结果 | 第29-49页 |
·边跨主梁整体分析结果 | 第29-31页 |
·按设计节段分析结果 | 第31-43页 |
·边跨主梁横隔板受力分析 | 第43-47页 |
·局部应力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空间梁杆系有限元模型与受力分析 | 第50-78页 |
·概述 | 第50页 |
·空间梁杆系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0-55页 |
·坐标系的建立 | 第50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0-53页 |
·荷载计算 | 第53-55页 |
·梁杆系模型计算结果 | 第55-65页 |
·边跨主梁的整体受力分析 | 第55-58页 |
·不考虑横向预应力时的最不利应力 | 第58-60页 |
·边跨主梁横梁所需有效预应力的计算 | 第60-65页 |
·虚拟纵梁梁格模型的计算结果 | 第65-76页 |
·虚拟纵梁梁格模型计算工况 3 | 第66-72页 |
·虚拟纵梁梁格模型计算工况 4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横向计算平面模型与受力分析 | 第78-98页 |
·概述 | 第78页 |
·中横梁平面梁模型建立 | 第78-82页 |
·四支点模式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2-88页 |
·使用阶段应力分析 | 第82-85页 |
·预应力次内力的影响 | 第85-87页 |
·有效预应力 | 第87-88页 |
·双支点模式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8-91页 |
·六支点模式建立与计算结果 | 第91-94页 |
·六支点模式的模型建立 | 第91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91-94页 |
·端横梁横向梁模型计算 | 第94-97页 |
·模型建立及计算结果 | 第94-95页 |
·次内力的影响 | 第95-96页 |
·有效预应力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横向受力分析模型与方法的比较 | 第98-118页 |
·概述 | 第98页 |
·三种平面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98-103页 |
·三种平面模型计算的应力值对比 | 第98-101页 |
·三种平面模型的比较分析及其评判 | 第101-103页 |
·空间模型与平面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103-116页 |
·空间梁杆系模型与平面梁模型的比较 | 第103-109页 |
·虚拟纵梁梁格模型与平面梁模型的比较 | 第109-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18-120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18-119页 |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