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坝病变和损伤的监控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7页 |
| 1.1 概述 | 第8-17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3-27页 |
| 第二章 观测数据的误差识别和处理新方法 | 第27-48页 |
| 2.1 概述 | 第27-28页 |
| 2.2 观测数据的误差识别 | 第28-33页 |
| 2.3 大坝观测数据的灰色回归-时序组合模型 | 第33-45页 |
| 2.4 算例 | 第45-4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混凝土病变和损伤的机理及其本构模型 | 第48-66页 |
| 3.1 病变和损伤的模式研究 | 第48-54页 |
| 3.2 病变和损伤的机理研究 | 第54-56页 |
| 3.3 本构模型 | 第56-6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四章 温度损伤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 第66-90页 |
| 4.1 研究温度损伤的目的和意义 | 第66-67页 |
| 4.2 混凝土坝温度损伤模型 | 第67-79页 |
| 4.3 混凝土坝损伤的有限元计算 | 第79-8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7-90页 |
| 第五章 混凝土坝裂缝成因和预测模型研究 | 第90-119页 |
| 5.1 概述 | 第90-91页 |
| 5.2 混凝土坝裂缝的成因和机理分析 | 第91-102页 |
| 5.3 混凝土坝应力和裂缝的预测模型 | 第102-112页 |
| 5.4 应用实例 | 第112-117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119-121页 |
| 6.2 展望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3页 |
| 附录 | 第133-134页 |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