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英文摘要 | 第14-2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24-45页 |
1.1 菌根研究简史 | 第24-25页 |
1.2 柑桔菌根研究回顾 | 第25-27页 |
1.3 AM真菌的分类地位、最新分类系统及其分属检索表 | 第27-28页 |
1.4 菌根的类型 | 第28-30页 |
1.4.1 三类型归类法 | 第28-29页 |
1.4.2 七类型归类法 | 第29-30页 |
1.5 AM与VAM术语 | 第30-31页 |
1.6 AM真菌的生态生理 | 第31-36页 |
1.6.1 菌根的时空生态 | 第31-32页 |
1.6.2 AM真菌土壤菌丝的特征 | 第32页 |
1.6.3 菌根与土壤 | 第32-33页 |
1.6.4 菌根与植物群落 | 第33页 |
1.6.5 菌根与宿主植物的磷吸收 | 第33-34页 |
1.6.6 菌根与氮循环 | 第34-35页 |
1.6.7 宿主与真菌间的碳竞争 | 第35页 |
1.6.8 菌根与水分吸收 | 第35-36页 |
1.7 促进柑桔生长的AM真菌 | 第36页 |
1.8 AM真菌与柑桔果实品质 | 第36-37页 |
1.9 AM真菌的离体培养 | 第37-39页 |
1.9.1 离体条件下的AM真菌孢子萌发 | 第37页 |
1.9.2 离体条件下的AM真菌菌丝生长 | 第37-39页 |
1.10 AM真菌的生长促进物质 | 第39-45页 |
2 引言 | 第45-49页 |
2.1 菌根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45-47页 |
2.2 研究目标 | 第47-49页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64页 |
3.1 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茎叶发酵物对枳生长和菌根形成效应验 | 第49-51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3.1.2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49-50页 |
3.1.3 取样及分析 | 第50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3.2 百喜草茎叶发酵前后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AM真菌生长效应试验 | 第51-52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3.2.2 AM真菌离体培养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51-52页 |
3.2.3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3.3 杂草发酵物对枳生长及AM真菌菌根形成效应试验 | 第52-54页 |
3.3.1 试验材料 | 第52-53页 |
3.3.2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53页 |
3.3.3 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3.4 杂草发酵液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AM真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效应试验 | 第54-55页 |
3.4.1 试验材料 | 第54页 |
3.4.2 AM真菌孢子离体培养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54-55页 |
3.4.3 数据处理 | 第55页 |
3.5 杂草发酵物对柚苗生长和菌根形成效应试验 | 第55-56页 |
3.5.1 试验材料 | 第55页 |
3.5.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55-56页 |
3.5.3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3.6 AM真菌的垂直平板定时转动培养和菌丝生长观察 | 第56-57页 |
3.6.1 试验材料 | 第56-57页 |
3.6.2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57页 |
3.6.3 数据处理 | 第57页 |
3.7 大田接种AM真菌对成年结果柚树果实品质效应试验 | 第57-59页 |
3.7.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第57-58页 |
3.7.2 取样分析 | 第58页 |
3.7.3 数据处理 | 第58-59页 |
3.8 百喜草和鼠茅的引种试验 | 第59-64页 |
3.8.1 引种来源 | 第59页 |
3.8.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59页 |
3.8.3 观察记录 | 第59-6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64-92页 |
4.1 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茎叶发酵物对枳生长和菌根形成效应试验 | 第64页 |
4.1.1 百喜草发酵物对枳苗生长的影响 | 第64页 |
4.1.2 百喜草发酵物对枳苗菌根形成的影响 | 第64页 |
4.2 百喜草茎叶发酵前后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AM真菌生长效应试验 | 第64-66页 |
4.2.1 新鲜百喜草茎叶中的AM真菌生长促进物质和抑制物质 | 第64-65页 |
4.2.2 发酵百喜草茎叶中的AM真菌生长促进物质 | 第65页 |
4.2.3 发酵过程对AM真菌生长促进物质和生长抑制物质的效应 | 第65-66页 |
4.2.4 AM真菌生长促进物质和生长抑制物质的热稳定性 | 第66页 |
4.2.5 发酵百喜草茎叶水溶提浓缩物和MeOH溶提浓缩物促进AM真菌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 第66页 |
4.3 杂草发酵物对枳生长及A菌根形成效应试验 | 第66-68页 |
4.3.1 杂草发酵物对枳实生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67页 |
4.3.2 发酵物对枳实生幼苗菌根形成的影响 | 第67页 |
4.3.3 豆科杂草发酵物对枳生长和A菌根形成的影响 | 第67-68页 |
4.4 杂草发酵液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AM真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效应试验 | 第68-71页 |
4.4.1 杂草发酵液梯度甲醇溶提物对活性AM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68-69页 |
4.4.2 杂草发酵液对休眠AM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69页 |
4.4.3 杂草发酵液梯度甲醇溶提物对AM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4 杂草茎叶发酵液甲醇溶提物促进AM真菌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 第70页 |
4.4.5 AM真菌生长促进作用较好的发酵杂草 | 第70-71页 |
4.5 杂草发酵物对柚苗生长和菌根形成效应试验 | 第71页 |
4.5.1 杂草发酵物对柚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 第71页 |
4.5.2 杂草发酵物对柚实生苗菌根形成的影响 | 第71页 |
4.6 AM真菌的垂直平板定时转动培养和菌丝生长观察 | 第71-74页 |
4.6.1 垂直平板转动培养方法 | 第71-72页 |
4.6.2 孢子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动态 | 第72页 |
4.6.3 AM真菌菌丝体的生长部位 | 第72-73页 |
4.6.4 AM真菌菌丝对重力感应的敏感部位 | 第73页 |
4.6.5 菌丝长度和菌丝动态生长速度的测量 | 第73-74页 |
4.7 大田接种AM真菌对成年结果柚树果实品质效应试验 | 第74-75页 |
4.7.1 大田接种AM真菌对成年结果柚树菌根感染率的影响 | 第74页 |
4.7.2 大田接种AM真菌对成年结果柚树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74-75页 |
4.8 百喜草和鼠茅的引种试验@ | 第75-92页 |
4.8.1 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的植物形态学特征 | 第75页 |
4.8.2 百喜草的生物学特征 | 第75-76页 |
4.8.3 百喜草的引种价值 | 第76页 |
4.8.4 鼠茅(Festicamyuros L., Rattail fescue)的植物形态学特征 | 第76-77页 |
4.8.5 鼠茅的生物学特征 | 第77页 |
4.8.6 鼠茅引种价值 | 第77-92页 |
5 讨论 | 第92-100页 |
5.1 关于杂草发酵物对柑桔生长和菌根形成的影响 | 第92-94页 |
5.1.1 高菌根感染率、大生物量AM真菌与植物的生长 | 第92页 |
5.1.2 化学它感作用(Allelopathy)与AM真菌的侵染水平 | 第92-94页 |
5.2 关于植物发酵物中的AM真菌生长促进物质 | 第94-95页 |
5.3 关于柑桔对AM真菌的依赖性 | 第95页 |
5.4 关于AM真菌菌丝向地性(Geotrpic)和向化性(Chemotropic)生长特性的生态生理学意义 | 第95-96页 |
5.5 关于桔园生草与桔园良性生态系统建设 | 第96-98页 |
5.6 关于大田接种AM真菌与柑桔生产 | 第98-100页 |
5.6.1 接种量和接种方法 | 第98-99页 |
5.6.2 接种树种、品种及其接种菌剂 | 第99页 |
5.6.3 大田接种AM真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 第99-100页 |
6 结论 | 第100-102页 |
缩写词 | 第102-103页 |
致 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