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文章的创新点 | 第11-13页 |
| ·理论上的创新 | 第11-12页 |
| ·实践指导方面的创新 | 第12-13页 |
| 第2章 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相关论述 | 第13-17页 |
| ·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关于生产劳动的见解 | 第13页 |
| ·重商主义者的观点 | 第13页 |
| ·重农主义者的观点 | 第13页 |
| ·亚当·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两种说明 | 第13-15页 |
| ·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第一种说明 | 第14页 |
| ·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第二种说明 | 第14-15页 |
|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生产劳动理论的评述 | 第15-17页 |
| 第3章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论述 | 第17-23页 |
| ·马克思著作中关于生产劳动的论述 | 第17-19页 |
|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一般性定义 | 第17-18页 |
|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特殊性定义 | 第18-19页 |
| ·生产劳动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 第19-20页 |
| ·以生产劳动的一般性规定为前提 | 第19-20页 |
| ·以生产劳动的特殊性规定为前提 | 第20页 |
| ·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认识总结 | 第20-23页 |
| 第4章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生产劳动的发展和再认识 | 第23-31页 |
| ·我国学者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认识 | 第23-25页 |
| ·以于光远为代表的宽派的生产劳动观 | 第23页 |
| ·以孙冶方为代表的窄派生产劳动观 | 第23-24页 |
| ·以杨坚白、程恩富为代表的中派生产劳动观 | 第24-25页 |
| ·国外学者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认识 | 第25-29页 |
| ·日本学者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争论 | 第25页 |
| ·其他国家的学者对于生产劳动问题的认识 | 第25-29页 |
| ·对国内外学者生产劳动理论的评述 | 第29-31页 |
| 第5章 生产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 第31-45页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劳动理论的发展 | 第31-36页 |
| ·学者们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劳动的界定 | 第31-34页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和增值性特征 | 第34-36页 |
| ·生产劳动理论对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 第36-45页 |
| ·服务业的生产性分析 | 第36-38页 |
| ·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第38-45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