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生态价值观的演化及其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2页
1 引言第12-22页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2-15页
     ·选题意义及背景第12-14页
     ·选题目的第14-15页
   ·论文的理论支撑与技术路线第15-18页
     ·论文的理论支撑第15-17页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页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17-18页
   ·论文的基本内容与创新点第18-22页
     ·论文的基本研究内容第18-20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0-22页
2 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综述第22-38页
   ·人与自然关系第22-28页
     ·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第22-26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第26-28页
   ·生态伦理与生态价值观第28-34页
     ·生态伦理第28-31页
     ·生态价值观第31-34页
   ·生态经济与生态管理第34-37页
     ·生态经济研究第34-36页
     ·生态管理研究第36-37页
   ·小结与启示第37-38页
3 生态价值观演变与生态危机的成因分析第38-76页
   ·价值与价值观第38-44页
     ·价值的基本内涵与分类第38-39页
     ·价值的本质第39-40页
     ·价值的有效域与产生过程第40-41页
     ·价值观第41-43页
     ·生态价值的内涵与特性第43-44页
   ·生态价值观的演变第44-53页
     ·原始文明时期的生态价值观第44-45页
     ·农业文明时期的生态价值观第45-47页
     ·工业文明时期的生态价值观第47-49页
     ·生态价值观的生态文明转向第49-53页
   ·生态危机的原因分析第53-74页
     ·传统生态价值观的缺陷第53-60页
     ·行为能力增长与自然的承受能力第60-62页
     ·人口的增长与生态承载第62-65页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第65-69页
     ·制度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第69-71页
     ·局部利益与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冲突第71-74页
   ·小结第74-76页
     ·解决生态危机必须在价值观上变革第74页
     ·健全制度是解决生态危机的保障第74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74-75页
     ·倡导适应自然的生产观念第75-76页
4 现代生态价值观的科学范畴与内涵第76-90页
   ·生态价值观变革的价值取向第76-80页
     ·传统生态价值观导致的矛盾性第76-78页
     ·传统生态价值观变革的价值取向第78-80页
   ·现代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第80-86页
     ·整体性的认识论第80-81页
     ·关联性的系统论第81-82页
     ·经济上的循环论第82-84页
     ·资源利用的俭约论第84-85页
     ·关系维系的协调论第85-86页
   ·倡导建立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准则(“五适”行为准则)第86-90页
     ·理性回归适应自然的主线第86-87页
     ·采取适度的规模与技术改造和利用自然第87-88页
     ·以适当行为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88页
     ·以适量的标准规范人类的消费行为第88-89页
     ·遵循自然规律适时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第89-90页
5 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经济第90-108页
   ·经济行为的生态价值观第90-97页
     ·生态经济体现的价值观第90-92页
     ·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别第92-94页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第94-95页
     ·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异同分析第95-97页
   ·发展生态经济的障碍与矛盾冲突第97-101页
     ·思想观念方面的障碍与冲突第97-98页
     ·经济领域的障碍与冲突第98-100页
     ·社会领域的障碍与冲突第100-101页
   ·生态经济建设的行动方向第101-108页
     ·开发清洁能源第101-103页
     ·推进清洁生产第103-104页
     ·发展生态产业第104-106页
     ·倡导绿色消费第106-108页
6 我国生态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关系透视第108-136页
   ·生态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历史演变第108-120页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意识第108-110页
     ·经济转轨时期生态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第110-115页
     ·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第115-118页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意识转变的特征分析第118-120页
   ·调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面临的挑战第120-127页
     ·发展意识及管理机制上的偏差第120-121页
     ·资源需求与供给第121-123页
     ·经济发展产生的环境压力第123-125页
     ·人口与生态环境第125-127页
   ·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第127-136页
     ·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第127-129页
     ·正确处理节约与开源的相互关系第129-131页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第131-133页
     ·加强区域污染综合治理第133-134页
     ·增加环保投入第134-136页
7 环境法制建设与生态价值观重构第136-152页
   ·生态价值观与环境制度建设第136-139页
     ·生态伦理与环境法制第136-138页
     ·生态价值观对环境法制建设的作用第138-139页
   ·环境立法价值取向的演变第139-142页
     ·人类中心主义立法价值取向第139-140页
     ·自然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立法价值取向第140页
     ·环境立法的现代生态价值观转向第140-142页
   ·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第142-146页
     ·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第142-143页
     ·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第143-146页
   ·我国森林法中的生态价值观透视第146-152页
     ·森林法演进中生态理念的体现第146-148页
     ·现行森林法中生态价值理念的体现第148-150页
     ·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价值取向第150-152页
8 环境教育与生态价值观重构第152-168页
   ·环境教育的意义与目标第152-155页
     ·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与目标第152-153页
     ·环境教育对塑造生态价值观的作用第153-155页
   ·国内外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第155-159页
     ·国际环境教育的实践第155-158页
     ·国内环境教育发展历程第158-159页
   ·环境教育的重点方向与平台第159-168页
     ·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现状第159-160页
     ·实施环境教育的重点方向第160-162页
     ·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平台第162-168页
9 结论与展望第168-174页
   ·主要结论第168-172页
     ·不同文明时期生态价值观具有明显特征第168页
     ·陈旧的价值观念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本质根源第168-169页
     ·人类干扰自然的能力与生态承载间的失衡是生态危机的表象第169页
     ·变革观念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缓解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第169-170页
     ·倡导建立符合生态文明的“五适”行为准则第170页
     ·“经济至上主义”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尖锐矛盾第170-171页
     ·我国构筑多文明和谐共存的道路还非常遥远第171页
     ·重构环境秩序是人类可持续的必由之路第171-172页
     ·环境教育是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的必要途径第172页
   ·研究展望第172-174页
     ·生态价值观建设的途径第172页
     ·生态环境法制的研究第172页
     ·生态文明的研究第172-173页
     ·林业系统管理价值取向与制度建设第173-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0页
个人简介第180-181页
导师简介第181-182页
致谢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智能手机的信息手册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新兴公司项目经理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