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锌荧光粉表面包覆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的绿色过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 ·硫化锌荧光粉在显示器中的应用 | 第17页 |
| ·荧光粉表面包覆对荧光粉物理性质的提高 | 第17-19页 |
| ·提高荧光粉的分散性 | 第17-18页 |
| ·提高荧光粉的稳定性 | 第18页 |
| ·控制荧光粉的表面电荷及表面状态 | 第18-19页 |
| ·荧光粉表面包覆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提高 | 第19-20页 |
| ·提高色纯度 | 第19页 |
| ·降低zeta电位等电点,提高堆积密度 | 第19页 |
| ·提高荧光粉的发光效率 | 第19-20页 |
| ·提高发光分的量子效率和亮度 | 第20页 |
| ·二氧化钛的特点和晶体结构 | 第20-21页 |
| ·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 ·液相法 | 第21-22页 |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22页 |
| ·物理气相沉积法 | 第22-23页 |
| ·电化学法 | 第23页 |
| ·喷雾热分解法 | 第23页 |
| ·自组装法 | 第23页 |
| ·溶胶-凝胶法简介 | 第23-31页 |
| ·溶胶-凝胶法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 ·溶胶-凝胶法的优缺点 | 第24-25页 |
| ·溶胶-凝胶过程的主要反应 | 第25页 |
| ·溶胶-凝胶的影响因素 | 第25-31页 |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37页 |
| ·实验内容 | 第31页 |
| ·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制备二氧化钛纳米薄膜 | 第31-32页 |
| ·实验原料 | 第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 ·实验流程 | 第31-32页 |
| ·样品表征 | 第32页 |
|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制备二氧化钛纳米薄膜 | 第32-34页 |
| ·实验原料 | 第32-33页 |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 ·实验流程 | 第33-34页 |
| ·样品表征 | 第34页 |
| ·以钛氨基醇配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二氧化钛纳米薄膜 | 第34-37页 |
| ·实验原料 | 第3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 ·实验流程 | 第35页 |
| ·样品表征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59页 |
| ·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包覆硫化锌荧光粉 | 第37-39页 |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7页 |
| ·四氯化钛溶液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7页 |
| ·溶液pH值对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包覆硫化锌荧光粉的表征 | 第38-39页 |
|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包覆硫化锌荧光粉 | 第39-43页 |
| ·溶剂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 ·pH值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40页 |
| ·加水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抑制剂(冰醋酸)加入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41页 |
| ·反应物加入顺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包覆硫化锌荧光粉的表征 | 第42-43页 |
| ·以钛氨基醇配合物为前驱体包覆硫化锌荧光粉 | 第43-59页 |
| ·不同比例制得的钛氨基醇配合物 | 第43-44页 |
| ·钛氨基醇配合物溶液浓度对凝胶化时间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反应温度对包膜过程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反应时间对包膜过程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表面活性剂CTAB对包膜过程的影响 | 第47-50页 |
| ·以钛氨基醇配合物为前驱体包覆硫化锌荧光粉的表征 | 第50-57页 |
| ·以钛氨基醇配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二氧化钛颗粒的表征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9-62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建议 | 第59-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1-72页 |